2021-12-14 09:3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為董監高購買責任險。數據顯示,2018年有8家上市公司為董監高購買了責任險,2019年為19家。...
《電鰻快報》文 / 楊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為其董監高購買了責任險,截至今年9月末的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董監高責任險是否是“護身符”?購買董監高責任險的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如何?
又一家公司購買董監高責任險
12月13日晚間,圣濟堂(600227.SH)發布公告,該公司計劃為董監高購買責任險,被保險人為該公司及該公司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具體以保險合同為準),賠償限額為人民幣5,000萬元/年,保險費為不超過人民幣50萬元/年(具體以保險合同為準),保險期限為12個月(后續每年可續保或重新投保)。
該公司獨立董事對上述議案的意見是公司為全體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責任保險,有利于保障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權益,促進相關責任人合規履職,降低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期間可能引致的風險或損失;有助于完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促進公司發展;有助于保障公司和投資者權益,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上述議案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方可實行。
《電鰻快報》注意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為董監高購買責任險。數據顯示,2018年有8家上市公司為董監高購買了責任險,2019年為19家。2020年這一數字直接飆升至115家。今年截至9月底,滬深交易所已有145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購買董監高責任保險。
事實上,2020年國內上市公司購買責任險的數量大幅增長與一部法律的實施有關。2020年3月開始施行的《證券法》對上市公司違規披露的處罰力度大大增加,從原來頂格處罰的60萬元,上調到1000萬元。這導致董監高也成為了一種高位職業。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董監高責任險主要有兩大作用:首先,通過購買保險,降低董監高高風險項目的排斥,將履職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后,讓他們的工作沒有后顧之憂。其次,從保險公司角度,由于要承擔理賠責任,在投保前也會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評估,投保后也會對公司內部控制和治理水平進行監督。
由此可見,董監高責任險”在對沖上市公司管理風險及董監高人員執業風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不是“護身符”且難以判斷公司經營狀況
不過,這個責任險并不是“萬能”的。2002年1月證監會簽發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規定,經股東大會批準,上市公司可以為董事購買責任保險。但董事因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而導致的責任除外。
也就是說,在保險期限內,投保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職務時,因其非故意不當行為而遭受賠償請求所引致的損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上市公司購買董監高責任險是否與其業績有關?《電鰻快報》注意到,今年9月份有9家公司為其董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了責任險。在這9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為正,僅一家為虧損。
由此可見,通過上市公司是否為董監高購買責任險并不能評判上市公司的經營和業績情況。
今年前三季度,圣濟堂實現營業收入16.55億元,同比增長了37.14%;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元和1.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84.27%和413.78%。
從2017年至2020年,圣濟堂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37億元、2.22億元、-17.21億元和0.35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為92.95%、673.55%、-879.97%和102.01%。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