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08:1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尹秋彤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僑源氣體的前身僑源有限成立于2002年9月,由喬志涌、張麗蓉、喬坤三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本次股票發行前,僑源氣體的實際控制人喬志涌直接持有公司79%的股份,為公司的...
《電鰻快報》文/尹秋彤
近日,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四川僑源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源氣體)首發申請,擬募資10億元。《電鰻快報》經調查研究發現,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家族控股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就讓市場為其捏一把汗。
對于本網發去的求證函,僑源氣體至今也未回復。
家族控股 0元轉讓
僑源氣體的前身僑源有限成立于2002年9月,由喬志涌、張麗蓉、喬坤三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本次股票發行前,僑源氣體的實際控制人喬志涌直接持有公司79%的股份,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公司股東張麗蓉系喬志涌的配偶,其持有公司2,340.59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5%,喬坤系喬志涌之弟,喬坤持有公司3,348.8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9.30%,喬鑫通過受讓股東張麗蓉持有的公司4%股權成為發行人股東,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為1,440.36萬股,喬鑫系實際控制人喬志涌、股東張麗蓉之女。喬志涌的一致行動人張麗蓉、喬坤、喬鑫合計直接持有公司發行前19.80的股份,喬志涌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直接持有公司發行前98.80%的股份。
橋源氣體的股份在家人之間以0元的價格來回轉讓,股份轉讓之間根本不存在公允。
市場人士認為,一直以來,股權集中、“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中,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結構弱點將更加突出。家族式企業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合理的人才結構等方面存在弊端。家族成員之間容易通過控制董事會來影響公司的重大決策,有可能損害其他小股東的權益。
持續分紅吃相難看
橋源氣體2018年-2020年三年累計現金分紅高達5.46億元,而喬氏家族掌握了98.8%的股份,也就是說三年期間喬氏家族已經套現了5.39億元。看來橋源氣體并不缺錢發展,趕在上市前又大筆分紅,難道上市只為圈錢?
橋源氣體此次募集10.48億元,其中3億補充流動資金,6000萬用來綜合智能管理平臺,僑源氣體為何不用自有資金來補充流動資金,僑源氣體并不缺錢啊?上市募集資金行為讓人看來有些多此一舉。
董事長數百條風險纏身
據天眼查顯示,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喬志涌目前任職12家企業,擔任股東7家,擔任高管10家,且實際控制18家企業。尤為注意的是,喬志涌自身風險有2條,周邊風險有157條,歷史風險5條,預警提醒也有129條。
其中,其自身風險顯示,喬志涌在四川僑源電力有限公司有股權出質信息,在四川久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有股權出質信息。周邊風險則顯示,其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阿壩汶川僑源氣體有限公司申請其他公司破產的案件信息;擔任高管的僑源氣體(福州)有限公司曾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高管的僑源氣體(福州)有限公司曾因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四川僑源氣體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四川僑源電力有限公司曾因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而被起訴……
董事長數百條風險纏身,如此一來,怎能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會否有利益輸送行為發生?
《電鰻快報》將繼續跟蹤報道僑源氣體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