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08:3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尹秋彤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司目前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分銷和直銷業務,并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提供倉儲物流配送、流通渠道管理、流通過程信息管理以及醫院SPD運營管理等專業服務。...
《電鰻快報》文/尹秋彤
7月23日,國科恒泰(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恒泰)的IPO申請獲得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但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該公司IPO雖然過會,但此次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應收賬款年年倍增、“新客戶”關聯等備受市場關注。
對于本網8月初發去的求證函,國科恒泰至今也未回復。
應收賬款連年倍增須急輸血
據《電鰻快報》觀察,國科恒泰成立于2013年2月7日,公司目前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分銷和直銷業務,并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提供倉儲物流配送、流通渠道管理、流通過程信息管理以及醫院SPD運營管理等專業服務。據招股說明書,其此次計劃發行不超過7060萬股擬募集6.15億元投向“第三方醫療器械物流建設”和“信息化系統升級建設”等兩大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用以建設前兩大項目的資金僅2.15億左右,而另外4億資金則被用來補充流動資金。而在三年前,國科恒泰的IPO計劃則是用以補流的資金則約為2.5億占計劃融資額的一半。
《電鰻快報》發現,這幾年公司的資金缺口如此大,不得不緊急輸血。
從歷年來的財報情況發現,國科恒泰的應收賬款可謂激增。具體來看,2016年至2020年期間,應收賬款分別為0.35億元、2.18億元、5億元、12.63億元和24億元。
子公司成“虧損窩”
據《電鰻快報》觀察,國科恒泰共設立了114家分、子公司,其中有45家子公司2020年業績出現虧損,虧損家數占比達近40%。其中下屬22家一級全資子公司,在這22家子公司中有近半出現大幅度虧損,甚至有子公司在沒有任何經營活動的情況下出現了凈資產虧損。
比如全資子公司天津國科恒泰,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凈資產為-201.25萬元;全資子公司北京國科恒興,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凈資產為-266.07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國科恒泰還有1家全資子公司疑似為空殼企業。全資子公司滄州國科,到目前為止沒有實際經營業務,而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滄州國科凈資產為-155.18萬元。
除了業績虧損,子公司還有不省心的處罰事件:
國科恒泰的多名重要分銷商申請注銷,2017-2018年前五大供應商之一的上海寅開貿易中心在注銷前,更曾因賄賂受到行政處罰,其行賄事件與拓寬脊柱內固定系統的銷售市場有關,而該企業恰為國科恒泰分銷骨科材料。江西同恒祥為國科恒泰分銷血管介入類材料,在2016年2月18日-2017年12月31日期間,因采取偷稅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172.46萬元,被江西省吉安市稅務局稽查局處以追繳稅款172.46萬元并處于82.63萬元的行政處罰。而且其在2020年11月23日注銷。
旗下子公司問題眾多,市場也嚴重質疑:未來上市后,這些子公司又將如何給國科恒泰創造盈利?
“新客戶”現關聯魅影
《電鰻快報》注意到,早在2018年,國科恒泰IPO在首次上會遭遇暫緩表決,發審委員曾現場質疑其在斯時報告期內“經銷商數量增長較快”,要求其說明在“經銷商的選取標準,報告期內經銷商的增減變化是否合理”,并質疑其“主要經銷商、主要的終端客戶與發行人是否存在關聯關系以及利益安排;經銷商和發行人是否存在實質和潛在關聯關系”。
在其首次申請IPO與最新一輪IPO的報告期交叉期的2018年,一家名為貝林斯曼(福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貝林斯曼”)的公司突然以“新客戶”的身份首次現身其重要客戶名單中,同時,貝林斯曼亦出現在當年的供應商名單中。
據國科恒泰最新招股書披露,貝林斯曼于2018年起與國科恒泰建立業務聯系,當年,作為當年重要的新增客戶,其向貝林斯曼的收入共約1743.95萬元,主要向貝林斯曼銷售血管介入治療類材料。作為供應商,其向貝林斯曼采購的具體金額國科恒泰未詳細披露,僅是在2018年末應付賬款前五名供應商名單中,貝林斯曼以2569.3萬元位列應付賬款余額第五大供應商之位。
國科恒泰一再強調其與包括貝林斯曼在內的應付賬款前五名供應商不存在關聯方關系。但市場一直對國科恒泰與貝林斯曼之間的關系質疑聲不斷。
董事長千余條風險纏身
國科恒泰董事長為王戈,據天眼查顯示,王戈有24條任職信息,其中擔任股東5家,擔任高管20家,實際控制權17家;另外,董事長有自身風險1條,周邊風險達到951條,預警提醒345條。
其中,王戈在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股權質押信息;擔任高管的上海中外運保稅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交運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怡定和國際船務代理有限公司、上海中外運交通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均有清算信息;他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股權被股東質押;他擔任高管的上海通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曾因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東方科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曾因勞動爭議而被起訴,曾擔任高管的上海華發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曾因保險人代為求償權糾紛而被起訴,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華星國際集裝箱貨運有限公司曾因勞動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華星國際集裝箱貨運有限公司曾因運輸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高管的上海通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曾因運輸合同糾紛而被起訴……
董事長實控17家公司且有千余條風險纏身,如此一來,怎能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會否有利益輸送行為發生?
《電鰻快報》將繼續跟蹤報道國科恒泰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