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09:32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李小平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已經是公司第三次延遲IPO募投項目了。面對公司的這則公告,投資者也是很無奈:“騙我要注意次數!”
4月22日晚,趁著定期報告披露高峰季,三暉電氣(002857)一口氣發了近40條公告。
e公司發現,在三暉電氣的這一堆公告里,藏著一則公司不愿被投資者看到的消息——《關于募投項目延期的公告》 。
第三次延期
4月22日,三暉電氣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募投項目延期的議案》,同意將項目(電能計量自動化管理系統生產平臺建設項目、互感器生產線技術改造及擴產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
募投項目可以分為IPO、非公開增發、可轉債等很多種,其中,IPO募投項目最受外界關注。而這次三暉電氣的擬延遲的募投項目,就是屬于IPO募投項目。IPO募投項目出現調整變更,是投資者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從事儀器儀表制造業的三暉電氣,于2017年3月23日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2.052億元,募投項目包括電能計量自動化管理系統生產平臺建設項目、互感器生產線技術改造及擴產項目等5個項目,上述兩項目分別擬使用募集資金1.64億元、1266.58萬元,合計占IPO募資總額的比率86%。
為何擬延期IPO募投項目,三暉電氣的公告解釋是,根據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進度、實際建設情況及內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公司無法在原計劃建設期內完成募投項目建設使用,經過謹慎的研究論證,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
這已經是公司第三次延遲IPO募投項目了。面對公司的這則公告,投資者也是很無奈:“騙我要注意次數!”
來看看公司前兩次關于延遲的理由:
2018年10月23日,公司第一次公告延期理由:
由于在募投項目建設前期,工程所在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受當地配套、政府揚塵管控、冬春季空氣質量管控等影響造成實際作業時間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工期延誤;同時,根據公司相關募投項目的實施進度、市場前景及實際建設需要,募投項目無法在2018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為了更好的與項目實施進度相匹配,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經過謹慎的研究論證,延期至2020年6月30日。
2020年4月23日,公司第二次公告延期理由:
因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影響,政府出臺各項防疫措施,出現了延遲復工、物流和人流限制等情況,使得公司無法在原計劃建設期內完成募投項目建設,為了更好的與項目實施進度相匹配,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經過謹慎的研究論證,延期至2021年6月30日。
項目溯源:2014年備案建設期2年
屢屢延期的募投項目,到底是怎樣的項目?e公司梳理了一下4年前三暉電氣披露的IPO招股書。
電能計量自動化管理系統生產平臺建設項目,總投資額1.64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1.64億元;建設期2年。該項目實施的意義是,有利于突破目前的產能和效率瓶頸,并使公司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產品品種進一步豐富,降低市場風險、經營風險,滿足未來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推動公司持續穩步發展。
完全達產后,該項目預計每年新增銷售收入2.8億元、凈利潤5249萬元,內部收益率23.07%,稅后靜態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6.58年。
互感器生產線技術改造及擴產項目,總投資額4813.88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1266.58萬元;建設期2年。實施該項目的意義是,通過提升公司互感器生產能力實現規模效應;通過提高裝備水平、完善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品質和可靠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完全達產后,互感器生產線技術改造及擴產項目預計每年新增銷售收入7083萬元、凈利潤1212萬元;本項目內部收益率 22.35%,稅后靜態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6.26年。
招股書顯示,三暉電氣的募投項目,已取得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環保局出具的編號為“鄭經環建[2014]60號”、“鄭經環建[2014]61號”、“鄭經環建[2013]7號”以及“鄭經環建[2013]6號”的對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審批意見,符合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
根據招股書的說法,上述兩個項目完成達產后,每年合計可以新銷售增收入3.51億元,凈利潤6461萬元。
上述盈利前景的測算,對于三暉電氣是怎樣一個概念。在公司2017年3月正式上市前,公司的財報數據是: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9億元、歸母凈利潤3853.79萬元;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01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007.81萬元。
換而言之,募投項目達成后,就是再造一個三暉電氣。如今回顧,三暉電氣的IPO招股書,可以抽象的理解為,公司受到產能瓶頸束縛,但募投項目前景廣闊,就等IPO這筆啟動資金了。
然而,三暉電氣闖關上市后,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根據此前披露的公告,三暉電氣上述募投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為2018年12月31日。但事到如今,實際情況卻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電能計量自動化管理系統生產平臺建設項目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進度為55.95%;互感器生產線技術改造及擴產項目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進度為87.48%。
創始團隊3天前套現離場
IPO之時,募投項目被描繪得天花亂墜,但實際情況卻人大失所望。而且,三暉電氣的創始人團隊,3天前已甩手走人!
4月20日,三暉電氣發布股份轉讓完成過戶登記,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告。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后,上海長耘企業管理合伙企業(下稱“上海長耘”)成為上市公司單一擁有表決權份額最大的股東,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胡坤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2017年3月登陸中小板的上市公司,三暉電氣于2020年3月上市屆滿三年,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份解禁。如今解禁剛滿一年,三暉電氣的控股權易手他人。
三暉電氣的這樁易主交易,始于今年年初。
1月4日公告顯示,三暉電氣接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于文彪先生及一致行動人金雙壽、劉俊忠、持股5%以上董監高關付安、楊建國、以及股東寧波恒暉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通知,上述股東與上海長耘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上海長耘擬受讓前述股東合計持有的 3838.72股份,轉讓股份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29.99%。
股權轉讓分兩步:
第一步,于文彪、金雙壽、劉俊忠、關付安及楊建國,以17.18 元/股,合計向上海長耘轉讓的三暉電氣1197.47萬股股份,占標的公司總股本的 9.36%;
第二步伐,恒暉咨詢、金雙壽、劉俊忠、關付安及楊建國以不低于 17.18 元/股,向計上海長耘轉讓三暉電氣2641.25萬股股份合計,占標的公司總股本的20.63%。
以此測算,在此次交易中,雙方所涉及金額將不低于6.59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金雙壽、劉俊忠、關付安、楊建國等人,都是三暉電氣的創業元老。
三暉電氣前身三暉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設立時名稱為“鄭州三暉電氣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4萬元,由于文彪、金雙壽、劉俊忠、楊建國、李小栓、關付安、武保福、劉國輝和田生敏共同出資設立。
此次交易蹊蹺的是,成立24年、上市才3年的三暉電氣,卻將控制權轉讓給還未滿月的上海長耘。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成立時間為2020年12月10日,注冊資本3億元。
e公司發現,與此次控制權變更披露同步,上海長耘注冊資本、股東結構也在近日出現頻繁變動。注冊成立之時,2020年12月10日上海長耘的股東只有兩位,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股東人數已變更為5位。
上市后業績變臉
三暉電氣是一家電能計量儀器儀表的專業研制者和制造商,專注于與電能表的生產、檢定、使用、信息采集、倉儲全過程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早在2012年,三暉電氣就是開始上市輔導,曾于2014年提出過IPO申請,但當時因為其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最后以失敗告終。2016年達到盈利高峰后,2017年2月15日首發過會獲得通過。
然而,三暉電氣在完成上市后,業績便急轉直下,盈利能力自此一蹶不振。
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三暉電氣分別實現凈利潤3325.40萬元、3677.17萬元和3186.35萬元,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7.03%、10.58%、-13.35%。
在披露延期募投項目的同日晚間,三暉電氣于披露2020年年報,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12億元,同比下降20.53%;公司實現凈利潤2342.43萬元,同比下降26.49%;扣非凈利潤1578.79萬元,同比減少41.31%。
同日晚間披露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三暉電氣2021年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839萬元,同比增長2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8萬元,同比減少170%。
另外,三暉電氣還預計2021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為-100%至-64.76%。公司稱,依據經營計劃和預計訂單執行情況,公司主要客戶電網公司的采購計劃、產品交付與驗收受疫情影響均有所延后,導致公司收入較正常年份同期有所下降,加之2020年同期實際工作時間不足,2021年1-6月各項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股東“清倉式”減持18%
在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三暉電氣4月22日晚間還披露了4位股東的減持通知。
4月22日,三暉電氣收到股東劉清洋、李小拴和武保福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劉清洋計劃減持不超過7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6%;李小拴計劃減持不超過7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6%;武保福計劃減持7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6%。
完成減持后,劉清洋、李小拴和武保福,三人所持股份均降至總股本0.24%。
另外,三暉電氣董事王虹,計劃減持不超過6.2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0.05%。四位股東合計減持公司股份18.05%。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