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09:11 | 來源:期貨日報 | 作者:魏然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昨日,三友化工董秘劉印江朋友圈硬懟國泰君安化工組相關研究員的截圖引發圈內廣泛關注。
本周六,“朋友圈”的兩張截圖給正在度周末的小伙伴們塞了一滿嘴的瓜,涉及化工領域:國內粘膠短纖、純堿雙龍頭企業——三友化工董事會秘書劉印江隔空開懟國泰君安研究所化工組。
三友化工董秘怒懟國泰君安研究員,辟謠“純堿限產30%”
昨日,三友化工董秘劉印江朋友圈硬懟國泰君安化工組相關研究員的截圖引發圈內廣泛關注。
朋友圈的這兩張截圖中,其中一張顯示分析師在500人的化工研究群里發布:“突發:唐山環保限電,導致純堿重要廠家唐山三友限產30%。加上近期南方堿業等裝置檢修,近期純堿或將進一步走強。”
另一張截圖顯示,“中泰化學粘膠短纖成本較三友化工成本低1500元/噸。”
有市場人士猜測,周五夜盤純堿期貨價格大漲會不會是受限產消息的影響?截圖顯示,遭遇董秘硬懟的國泰君安研究員在23:31分發布相關消息,意味著向市場散播相關消息的,并非僅僅該事件的相關人員。也有媒體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事件中的這位研究員的相關數據來源,主要出自自己所購買的數據庫資訊。
證券時報e公司在報道中稱,3月6日,劉印江在接受采訪時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公司生產經營正常,無應該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據了解,純堿、粘膠短纖都是三友化工最重要的產品。近日,三友化工在接受調研時表示,近期純堿市場穩中偏強,尤其是春節前后下游拿貨積極,行業庫存下降,純堿價格開始反彈。目前下游在產玻璃線繼續保持高位,今年光伏玻璃需求將大幅增加,預計在二季度、三季度釋放,將有效拉動純堿需求增長,同時今年純堿行業除一些老廠的技改項目外,基本上沒有新增產能釋放,因此,預計今年純堿市場將穩中向好。
粘膠短纖方面,三友化工公告顯示,自去年8月份以來,粘膠短纖觸底反彈,進入新的景氣周期,尤其是春節過后,價格繼續延續漲勢。一是供給面經歷上一輪調整后,產能逐步消化,基本上沒有新增產能;二是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下游需求恢復,進入補庫存周期,同時出口需求向好;三是受疫情影響下游水刺無紡布行業需求大幅增加,拉動粘膠短纖需求逐步增加;四是棉花、滌短等紡織品整體都在走強。整體看供需格局有效改善,預計未來仍是振蕩向上行情。
而本次事件中券商分析師發布的內容,不僅集中在粘膠短纖和純堿這兩個對三友化工的至關重要產品板塊,且牽涉 “成本”和“產能”這兩大對化工企業盈利水平至關重要的著力點,可以說均是對三友化工的“利空”消息。市場人士認為,這也是三友化工董秘隔空開懟的主要原因。
截至本周五收盤,三友化工報收11.76元,總市值242.8億元。公司股價今年最高漲幅超50%,不過最近股價調整,從最高16元/股跌至11.76元/股,調整幅度超25%。
純堿供需情況究竟怎樣?
1月中旬以來,純堿期貨價格一路上行,近期價格波動加大,市場分歧也加大,成交量和持倉量較之前明顯增加。本周三純堿期貨主力合約2105沖擊2000元/噸關口未果,轉而下行,但周五夜盤再次掉頭向上,強勢漲停,領漲化工板塊。
據了解,三友化工是指定純堿交割廠庫之一,其近期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顯示,目前公司各主產品年產能:純堿340萬噸,其中本部230萬噸、青海五彩堿業110萬噸;粘膠短纖78萬噸;燒堿53萬噸;PVC50.5萬噸(含專用樹脂7萬噸);有機硅單體20萬噸。
分析人士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目前三友化工董秘單方面否認了公司純堿限產30%的消息,但限產是否屬實,仍沒有準確消息。近年來,唐山確實出現過數次環保限產限電等動作,往往會涉及鋼廠、建材、電力等企業。另一方面,三友化工一家企業即便是真的限產,從該企業純堿產量在整個行業的占比看,影響范圍和力度也比較有限。
從當前純堿市場供需基本面看,方正中期期貨認為,春節前玻璃生產企業集中補庫帶動純堿庫存從高位回落,造就了本輪純堿期現價格的漲勢。春節期間,純堿庫存盡管有所累積,但幅度小于往年同期被市場理解為利多。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純堿供需結構將由之前的從供過于求轉向供不應求。第一,房地產竣工周期延續,浮法玻璃對重堿需求穩中有升。第二,疫情沖擊消退,輕堿需求恢復性增長。第三,光伏玻璃下半年大量投產,重堿需求顯著增加。盡管本周純堿期貨價格出現調整,但遠月2109合約表現較2105合約強,表明市場對純堿下半年供需狀況改善有堅定的信心。
做產業研究還是要踏實“吃透”產業
本次事件中,三友化工董秘憤怒表示搞研究要公允、客觀,保持基本的職業操守。這也并非近幾年機構被產業企業怒懟的首例。據了解,去年8月,上市公司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在朋友圈就怒懟過平安資管基金經理,稱“我在此宣布,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年輕人功課不做,老三老四。”,一度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當時,樂宏直言,一些基金經理對公司成長歷史一無所知,沒有實地調研工廠,沒有采訪樂歌員工,對公司產品和業務結構不斷完善的情況一無所知等。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事件中的這位研究員的相關數據來源也并非一手調研資料,而是出自某數據資訊平臺。有市場人士感慨,即使購買數據,相應核實工作必不可少。同時,這也反映出近年來一些研究人員對第三方數據、資訊機構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據上述市場人士介紹,在行業總傭金下滑、機構客戶研究服務競爭激烈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一些券商研究尤其是研報開始脫離研究本源,研究人員過度求快、依賴咨詢機構、研究深度不足等問題并非個例。
“做產業研究,首先還是要講求事實,注重市場調研調查。”一位資深農產品研究員表示。在他看來,要做好研究工作,就是踏踏實實“吃透”自己研究的領域,除了“辦公室研究”,“戶外研究”和市場心理研究也必不可少。
上述市場人士認為,做研究,就要時時對市場和事實心懷敬畏,第一時間去和現貨信息渠道溝通了解情況,以合規守信、專業踏實的研究,挖掘價值和甄別風險。據他介紹,其實很多券商也正在探索實現對自家研究業務的閉環管理,從研報專業性、合規、傳播等多方面提升研究的質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