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23:44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南極電商通過時間互聯開展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在南極電商營收中的占比正在逐步增加,2017年至2019年的占比分別為24%、69%和64%。到2020年中報,占比接近68%。......
????????爭議大的地方往往存在預期差,而南極電商可能是目前全市場最富爭議的標地。
????????公司在2020年中24.41的高點之后股價持續下跌,截至2021年1月20日,累積下跌近60%。暴跌之下,市場把注意力轉到曾有券商對其研究認為是體外循環財務造假的案例。
????????與此同時,該股大跌前持倉機構110家,持股占比38.44%,匯添富基金共持股1.23億重倉近30億。睿遠基金久負盛名的基金經理傅鵬博更是位列新進前十大股東。如果機構如此普遍看好、“抱團”的標的卻財務造假,那故事無疑是魔幻的。
????????近日,公司發表公告對造假置疑進行回應,公司表示:作為一家數據透明、信息公開的互聯網公司,公司的每一筆銷售都發生在各大電商平臺,每一件產品包裝背后都有工廠地址,每一位消費者都能看到運營店鋪ID,所有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
事實上,復盤南極電商歷史財務數據,我們發現公司財務數據勾稽關系較合理,正如回應公告里面稱的,這種面向消費者的業務其實很好求證、審計,并不像康得新造假業務主要發生在國外,以刻意增加取證難度。
另一方面對于公司來說,可能本質上“造假爭議”不是主要問題。問題是市場對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及未來增速一直存在擔憂,而且三季報也的確顯示了公司經營質量的惡化。既有下滑的預期,又有下滑的事實,最后引起戴維斯雙殺,一如2018年的老板電器。
而經營質量的惡化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只是疫情擾動,明年如果恢復正常增長通道,那么公司將會是非常好的預期差機會;第二,公司商業模式因為電商流量規則的改變導致公司未來面臨不可逆的業績增速下臺階,從而引起中期邏輯的破碎。
????????無論如何,公司的未來可能需要2021年的季度報告給出答案。
總結有別市場的觀點:一:公司財務勾稽關系較合理;二,流量環境的重大變化讓公司過往增長邏輯發生重大變化,這種對中期邏輯的傷害或是公司下跌主要原因;三,公司“貼牌”業務無法把控質量或有待商榷;四,時間互聯與公司主營業務協同效應存疑。
流量環境的重大變化讓公司過往增長邏輯發生重大變化
????????所有的財務分析都應該建立在對業務或者說商業模式的深刻理解之上。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往往決定了財務數據的特征。公司的經營策略、經營質量,對公司的未來產生什么樣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近年來公司商業模式其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08年,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巨大的南極人關掉了所有的自營工廠,開啟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這一模式下,公司僅僅保留品牌,授權供應商生產“南極人”品牌商品,公司僅僅賣吊牌,用戶買到的南極人有關產品,均由其他廠家生產的“貼牌”產品。
????????2017年,南極電商收購時間互聯,加碼流量生意。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南極電商通過時間互聯開展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在南極電商營收中的占比正在逐步增加,2017年至2019年的占比分別為24%、69%和64%。到2020年中報,占比接近68%。
????????部分投資者似乎頗看好時間互聯和公司形成的協同效應,認為公司可以通過時間互聯開展線上化“流量”業務,從而幫助公司貼牌客戶在電商平臺實現產品的引流和變現。
????????然而實際上,對時間互聯的并購形成的協同效應相當有限,這點從公司本部與時間互聯產生的關聯交易的規模相當小就可以看出。本質上,時間互聯可能只是app應用商店的流量代理商,因此時間互聯的營收規模大,但是凈利潤率卻非常低。因此,時間互聯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扭曲了公司的報表。此外,時間互聯的商業模式較差、需要同時預付和賒銷。
這一階段公司對自身的定位是:以電商渠道為主的、領先的消費品品牌。公司定義的使命為:幫助中國中小優質供應鏈持續成功,為中國家庭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公司稱:基于公司品牌用戶基數龐大、產品的性價比極具競爭力、供應鏈豐富及對平臺流量規則變化準確的掌握,預計未來公司的GMV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
可以看出公司在總結自身競爭優勢的時候其實相當重視自身對平臺流量規則變化準確的掌握,在近期定期報告中,公司均提出:公司及時順應電商渠道流量規則,繼續推行大店策略,即使受疫情影響,仍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公司推出的南極數云乃至公司組織的組織架構都圍繞質量監控和爆款打造做了重點建設。
????????但是其實外部環境已經在悄然變化。
“現在的行業趨勢是信息流興起,爆款效率下降
????????在2021年1月5日的投資者關系電話會議上,公司明確表示::1)電商的人口紅利達到天花板,爆款商品的多樣性不足;2)隨著用戶的數據沉淀和用戶標簽越來越多,從“人找貨”模式轉變為“貨和內容找人”模式;3)信息流興起后,對數據化能力要求提高,長尾詞商品可以被快速搜索,爆款效率下降。信息流興起后,公司在拼多多、淘寶上開始小型試點,但未大規模推廣,因此2020年整體上,雖然公司零售業績穩定,但收入和利潤增長未達到預期。”
????????“公司在抖音的做法不是淘寶天貓種草的方法,種草的方法只能帶來短期生意。公司在抖音的思路是控貨控價,而不是經銷商和供應商競爭,否則會導致過度競爭。”
公司更明確表示:“傳統的以搜索為中心的供應鏈收入會保持穩定,但不會高速增長。”劃重點,外部流量環境和規則的變化(搜索分發轉向千人千面信息流)讓公司所謂的大店策略和打造爆款邏輯均可能不再成立。
????????而且,公司現有模式下業績增速下臺階也是事實。GMV的變化也佐證了這一點,南極共同體線上店鋪實現的GMV從2016年的72.06 億元增長到2018年205.21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8.75%。2019 年公司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達 305.59 億元,同比增長48.92%,今年明顯增速下臺階,根據公司2020年三季報公司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達228.53億元,同比增長僅35.96%。此外考慮到公司分渠道GMV構成中拼多多增速最快(2020年公司在拼多多平臺實現了翻倍以上的增速),但是拼多多品牌授權費用率較低,因此公司的營收下降的幅度可能更大。
????????那么未來怎么辦呢?
????????公司稱2021年收入結構將從傳統的大工廠爆款轉化為更多商品的供應鏈,也就是強化“萬物皆可南極人”的策略。
????????“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收入依賴信息流增量,未來在各個渠道還會開設1,000-4,000家店鋪,銷售“小而美”商品,背后的客戶可能僅200家,因為客戶需要多標簽滿足商品給消費者的交互。信息流布局為工廠經銷商消化庫存商標爭取了時間,預計經銷商的消化周期為6-9月,公司會盡量用增量彌補。預計2021Q4,GMV、收入、利潤指標將會達到正常的、同步的發展,公司會積極跟上互聯網第二次變革。”
未來新模式能不能跑通呢?不確定。公司的未來發展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新的打法閉環,這顯然影響到了公司的中期邏輯。
????????不過南極電商未來也可能另有風險,深度參與供應鏈已經成為拼多多的重要策略,也就說是南極電商的角色,平臺也可以做,尤其是內衣等品類相對標品。如果未來平臺參與,可能對公司是一種降維打擊。
賬面數據顯示財務勾稽關系較合理 但保理業務可能存在一定風險
????????2016年重組上市到2019年,南極電商的營收從5.32億元增長到39億元,翻了近8倍;凈利潤從3億元增長到12億元,翻了4倍。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南極電商實現營收27.7億元,同比增長4.7%;凈利潤為7.2億元,同比增長19.9%。
????????2020年三季報,南極電商實現營業收入11.46億元,同比增長13.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1億元,同比增長34.90%。
????????過去幾年,南極電商的財務數據可以用優秀來形容,但是市場對其擔憂可能也是因為其財務數據“好的不像是真的”。
????????回看公司財務方面。
第一,主要財務特征和業務的商業實質契合度較高,但保理業務或存風險。
????????高利潤率其實源于其貼牌模式必然帶來高毛利,這點網上分析很多,我們不再贅述。
????????應收賬款方面,2019年應收賬款共計7.9億元。占當年營收20.21%。其中1年期以內應收占比近90%。
????????2019 年公司分業務列示應收賬款、營業收入明細如下表所示:
????????也就是說,公司的應收賬款主要是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產生、其次是移動互聯網廣告業務,最后是保理業務。
其實這也充分說明了公司并購時間互聯對報表的扭曲(2018年以來公司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例大幅下降),其實公司主要產生利潤品牌綜合服務業務(2018年和2019年毛利率分別是94.11%和93.36%)產生了非常高比例的應收賬款,但是隨著時間互聯的并表,公司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迅速優化至20%左右。
????????公司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營收賬款占比明細具體如下:
????????公司對其原因解釋是: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50.69%與2018 年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該業務模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受電商行業“雙 11”、“雙 12”購物節的影響,公司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和回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2019 年度下半年的品牌綜合服務費的收入占該類收入的 71.67%,下半年回款占該類業務回款的 63.90%,因此,2019 年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應收賬款占收入比例較高。
回看公司對自身商業模式的介紹,著重提出了“后置式收益”模式。
????????“一方面,公司通過數據賦能對供應商生產的產品進行資源推介、研發設計、流量管理、數據分析與應用等指導,幫助其打造爆款,實現從低頻到高頻的轉變,降低庫存,提高資金周轉率,幫助工廠實現低成本的轉型,走出訂單不穩定和貸款難的困境;另一方面,公司實施“后置式收益”模式,緩解了供應鏈合作伙伴的資金壓力,建立了良好的信用信任體系,形成了護城河。”
因此,商業實質的角度,公司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可能是公司對于自身供應鏈能夠良性發展的一種保護。
那么這些應收賬款能收回嗎?過去四年,公司應收賬款的結構中,一年以內的占比大致接近90%,這個角度。公司對應收賬款的回收和管控水平其實還是很不錯。
那么高應收賬款比例是一個問題嗎?顯然是,公司賬期較長顯然對商業模式是減分項,但是資本市場這樣的公司還有很多,比如東方雨虹,歷史上自由現金流和營收賬款問題一直被廣泛詬病,但并不妨礙公司是大牛股,原因在于宏觀背景放緩下,增長能力愈發被資本市場看重。盡管商業模式有一定的瑕疵,但是增長能力可能更是主要矛盾。
也正是如此,我們可以發現過去幾年雖然南極電商也存在應收賬款問題,但是股價不停新高。但是一旦公司增長能力下臺階,公司股價迅速雙殺。
????????另外,2020年公司應收賬款迅速上升,前三季度報告期末應收賬款12.46億元,較年初增加57.78%,增加4.56億元,系公司旗下小袋客戶一般在年末回款,而三季度末存在部分小袋業務應收款及因疫情影響業務回款節奏放緩所致。
????????公司小袋業務即保理業務。
????????在公司應收賬款分類披露中可以看出公司保理業務占應收賬款比例頗高,在2019年,保理業務占應收賬款比例僅為3.8%。2020年中報保理業務應收賬款占比迅速增長至20%。2019年保理業務產生的應收賬款為3332萬、2020年中報保理業務產生的應收賬款為2.46億!保理業務增幅非常驚人。考慮到歷史上公司保理業務毛利率(99.3%)極高,公司稱保理業務收入僅為利息收入。2019年年報問詢函公司明確表示:“保理業務應收賬款占收入比例較大的主要原因是保理業務的應收賬款包含本金及其利息,營業收入僅為保理業務的利息。”
????????2019年保理業務產生的應收賬款和2020年中報產生的應收賬款兩者差異較大可能相關保理業務2019年是大部分已回款狀態,2020年中是正在進行時。
中報顯示公司保理業務規模較大,對此判斷有兩面性:好的方面,公司在疫情期間可能大力支持了自身的中小供應鏈;但是從不好的方面,公司對中小制造業近2.46億的資金支持可能蘊含了非常多的風險。
????????回看歷史上保理業務數據:2019 年公司保理業務實現凈利潤 1912.85 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凈額為17,884.45 萬元,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差異主要系經營性應收項目減少15,989.74 萬元所致,其中 2019 年末應收賬款原值金額為 3,332.11 萬元,2019 年年初應收賬款原值金額為 19,921.87 萬元,即 2019 年度保理業務的現金凈流入 16,589.76萬元。
????????保理業務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與凈利潤不匹配原因主要系2018年度放款在 2019 年收回所致。歷史上公司保理業務因為賬期,現金流收入遠高于凈利潤,說明回款似乎比較有保障。
????????對此,新浪財經也聯系了南極電商董秘辦工作人員,對方確認了公司小袋業務是保理業務,2.46億應收賬款中包含本金和利息,主要是支持供應鏈合作伙伴的資金周轉。壞賬計提準備如下表。可以看到,公司一年以內的保理業務產生的應收賬款占比為88%左右,較為合理。
????????此外,公司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公司存貨規模較營收相當小(2019年存貨余額547萬),也就是說從賬面上看,公司存貨科目造假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現金流角度顯示公司凈現比 存款收益率數據符合常規。
????????公司此前基本上凈現比都在1左右,說明公司的營業收入基本都是以現金的方式流入了公司。
????????2019年末貨幣資金是12.81億、理財產品是14.9億,共27.71億,考慮到公司營運資本的需求,公司季度貨幣資金余額亦有波動,一、二、三季度分別為7.92億、16.28億、18.25億,年平均貨幣資金約18億,根據年報產生的利息721萬,理財產品產生的收益3393萬,即年利率是2.3%左右,此外考慮到公司2019年底還有14.9億理財沒有到期,因此年利率相對合理。
????????2020年半年報披露,公司貨幣資金合計21.26億,貨幣資金的增加主要是2019年14.9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賣出大部分所致,取得利息2950萬。半年度收益1.97%,亦符合定期存款收益。
????????因此現金流的角度,公司凈現比、存款收益率數據符合常規。
此外,從定性角度看,因為過去媒體對南極電商置疑頗多,因此監管非常盡責的對公司反復問詢,2018年、2019年中報、2019年年報均被問詢。
因為媒體多置疑其客戶問題,客戶問題亦反復被問詢。
????????2018年詳細解釋了公司與新之江(拼多多旗下子公司)、晚秋服飾、浙江聚仁、 丘庫電商(唯品會)、智媒廣告的關系;2019年詳細解釋了控股子公司新疆南極人電子商務公司的問題。總體上,公司從各方面解釋了與相關客戶的交易具有商業實質。
????????最后,公司業務看得到,摸得著。對比兩康為例,不管是康得新國外收入的難以核查還是康美的存貨問題,公司的業務基本全部發生在國內、基本沒有存貨的情況和兩康都不相同。
????????此外公司也稱:作為一家數據透明、信息公開的互聯網公司,公司的每一筆銷售都發生在各大電商平臺,每一件產品包裝背后都有工廠地址,每一位消費者都能看到運營店鋪 ID,所有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
“貼牌”無法把控質量或有待商榷
????????市場上有一種普遍的聲音是懷疑公司商業模式不符合常識,即貼牌和質量不可兼得。
????????有投資者提出:輕資產運營模式下,產品品控對企業提出了挑戰。畢竟,消費者選擇品牌,更多是因為品牌本身的背書,以及對其產品品質的信任。一旦品牌聲譽受損,將對品牌授權模式產生極大打擊。在南極電商模式下,隨著企業發展,公司規模擴大與質量把控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對南極電商來說,要想做大規模,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供應商,而供應商數量增多,則進一步將加大品控上的難度。
但實際上蘋果公司也屬于“貼牌”,具體生產依賴的是中國的供應鏈。也就是說,其實貼牌無可厚非,關鍵是如何管理供應鏈,我們可以看看南極電商做了什么。
????????公司成立了數字化中臺南極數云,主要圍繞爆款打造和質量監控做了相關產品適配,從多方面支持合作伙伴的消費側運營管理。
????????質量監控方面,數據應用部通過對三大主要電商平臺上公司品牌商品評論進行監控,通過文本挖掘算法對質量、包裝和商標三個層面進行日粒度的監控,以提升公司品牌商品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
????????公司持續推進供應商的質量管理,報告期內做了如下舉措:
????????1)簽約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已與14家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為供應商提供質量咨詢、質量培訓、抽送檢等服務,進一步完善公司檢測監控網絡。
????????2)優化組織架構:報告期內,為了更好地提供供應商質量管理的相關服務,包括質量標準的解釋/使用指導、標識標簽制作及完善等,公司進一步優化了質量管理團隊的組織架構,成立了供應鏈管理部,直接與供應商負責人、質量管理負責人溝通。
????????3)打造標桿供應商:報告期內,公司品牌部、行政管理部及供應鏈管理部聯合業務部門打造南極人品牌標桿供應商,第一階段從外在形象、辦公環境、廠區環境、車間環境開始規范合作供應商,第二階段改善供應商生產、流程、工藝、人員管理等內在提升,目前已有兩家頭部供應商正在推進中,后續將陸續推進更多標桿供應商的打造。
????????4)進一步完善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制定負面清單,對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準入進行嚴格篩選,并對已合作的供應鏈伙伴進行跟蹤評價,對不符合標準的進行培訓、提升甚至淘汰。
????????5)公司持續主動在各大電商品牌開展產品抽查及送檢工作。從外在到內在對產品進行檢測,強制性標準檢測項目進行檢測,對合格證、耐久性標簽、包裝、產品外觀、商標使用的合規情況進行檢查。該工作持續進行。
目前供應鏈中心差不多有200人,占比公司總人數近1/3
????????此外,在互動平臺上,公司稱已經成立了供應鏈中心,公司2021年將全面穿透對商品及供應鏈的管控,計劃打造產業數字平臺、運營管理平臺兩大數字平臺,穿透連接供應鏈端的ERP管理系統,大幅提升數字化運營管理能力。會從產品的研發、品控、商品企劃各個環節都會參與,穿透到每一個工廠和每一個商品。,2021年會繼續增加專業人才引進。
時間互聯協同效應或有限
????????2017年公司以9.56億的價格并購了時間互聯,以現金方式合計支付本次交易對價的40%,以發行股份方式合計支付交易對價的60%。
????????截至2016年9月30日,時間互聯以收益法評估的標的公司100%股權的評估值為95,615.77萬元,時間互聯賬面凈資產(母公司財務報表口徑)為592.88萬元,評估增值率為16.027.34%;時間互聯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并財務報表口徑)為6,419.33 萬元,評估增值率為 1,389.50%。交易的標的資產的評估值較賬面值存在較大的增幅。
合并對價9.56億元大于合并日取得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1.76億元的差額7.79億元,計入合并財務報表的商譽。
????????2017年10月31日時間互聯財務報表經審計后的凈資產為1.72億元,參考中水致遠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了中水致遠評報字[2016]第2499 號《資產評估報告書》中采用收益法對時間互聯的評估值,確定其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76億元,本公司占 100%股份。
????????根據南極電商與業績補償義務人簽署的《業績補償協議》及《業績補償協議之補充協議》,業績補償義務人承諾,時間互聯承諾時間互聯 2016 年度、2017年度、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實現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 6,800.00 萬元、9,000.00 萬元、11,700.00 萬元和 13,200.00 萬元。
2019 年度,時間互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1,146.23 萬元,低于 2019 年凈利潤承諾數 13,200.00 萬元,未達到 2019年承諾業績。
不過時間互聯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累計實現的凈利潤 42,084.90萬元超過了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承諾的累計凈利潤 40,700.00 萬元,交易對方于 2019 年不需要履行補償義務。
????????時間互聯的采購模式是向各個流量平臺預付款項,形成預付賬款;時間互聯的銷售以賒銷為主,存在應收賬款賬期;2019年時間互聯綜合毛利率只有8.46%,凈利潤11,032.12 萬元,經營性現金流為17,671.75萬元, 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高于凈利潤6,639.62萬元,主要因為:①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形成的經營性應收項目減少23,353.07萬元,經營性應付項目減少20,918.07萬元,兩項影響現金流凈增加2,435萬元;②計提壞賬3,153.11萬元減少利潤 3,153.11萬元。綜上導致時間互聯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高于凈利潤6,639.62 萬元。
????????總體上時間互聯的商業模式較差,既需要預付又需要賒銷,在產業鏈中地位非常弱勢。
????????2020年中報顯示時間互聯的營業收入為113,499.37萬元,同比減少6.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97.40萬元,同比減少11.19%。
????????2020年三季度,單季度時間互聯的營業收入為82,773.75萬元,同比增長9.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408.57萬元,同比增長31.95%。
考慮到時間互聯運營數據較好,目前可能不會有商譽減值風險,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時代互聯的商業模式較差,對流量供應方有比較強的依賴。
公司亦稱時間互聯存在一定程度對重要供應商依賴的風險,主要原因是騰訊應用寶、小米商店、VIVO商店等主要流量供應方在移動應用市場占據了優質穩定的流量資源。
????????時間互聯與騰訊、小米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采購政策穩定。未來時間互聯還將進一步加強與騰訊公司、小米、VIVO的合作,在原有的應用市場合作基礎上,加強小米信息流等資源的創新合作;同時,在供給側,時間互聯將進一步加強自身競爭實力,除了原有的優質流量媒體,將進一步拓寬與今日頭條、抖音等優質信息流媒體的合作,加強主流媒體合作的深度和寬度。另外,時間互聯將繼續保持移動互聯網流量整合營銷業務,增加自身媒體投放策略的靈活性。在客戶側,時間互聯加強與已有優質客戶的合作、提升業務體量的同時,敏銳洞察行業發展趨勢,繼續拓展優質新客戶。
????????部分投資者似乎頗看好時間互聯和公司形成的協同效應,認為公司可以通過時間互聯開展線上化“流量”業務,從而幫助公司貼牌客戶在電商平臺實現產品的引流和變現。
????????然而實際上,對時間互聯的并購形成的協同效應相當有限,這點從公司本部與時間互聯產生的關聯交易的規模相當小就可以看出。
????????2020年中報顯示南極電商實現營業收入162,639.05萬元,同比減少0.49%,其中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7.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068.18萬元,同比增長11.51%,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4.39%。結構上:1)公司本部的營業收入為49,139.68萬元(已抵消對時間互聯產生的收入51.85萬元),同比增長15.71%;公司主營的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收入合計為45,527.77萬元,同比增長19.47%,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22.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970.78萬元(已抵消對時間互聯產生的利潤257.30萬元),同比增長15.47%,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8.91%。2)時間互聯的營業收入為113,499.37萬元,同比減少6.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97.40萬元,同比減少11.19%。
????????可以看出公司本部對時間互聯產生的收入僅為51.85萬,這是否說明公司本部與時代互聯產生的協同性有限?
????????再看公司對時代互聯業務、供應商和客戶的介紹:移動互聯網媒體投放業務指公司子公司時間互聯受客戶的委托在移動媒體投放平臺采購移動互聯網流量,投放客戶 APP 產品等推廣信息。供應商是流量平臺:主要有VIVO、OPPO、小米、騰訊應用寶、今日頭條等,與流量供應商合作較為穩定。廣告客戶:主要有淘寶、快手系、探探、唯品會、抖音系等優質客戶。
????????此外,公司在2019年年報問詢函中解釋為何公司廣告費用大幅下滑時稱:“公司本部核心業務幾乎無需廣告支出,但公司的品牌建設需要廣告投入, 2019 年公司由電視廣告等傳統廣告形式轉向更適合公司品牌建設需求的、性價比更高的高鐵廣告和新媒體廣告,降低了公司廣告費支出;同時,公司的授權經銷商逐漸增加了與促進其店鋪銷售直接相關的流量費等廣告費的自主投放。”
本質上,時間互聯可能是app應用商店的流量代理商,因此時間互聯的營收規模大,但是凈利潤率卻較低,公司授權經銷商的流量可能是自主投放。不過公司在互動易上也稱時間互聯與本部在紅人業務方面有業務協同。
????????針對南極電商的股價異常波動,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月15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將該股票交易納入重點監控范圍。高莉指出,在日常監管中,深交所高度關注南極電商的經營模式和業績真實性,2017年-2019年連續三年對公司年報進行重點審核,同時強化對公司關聯交易、重大投資、閑置資金理財等事項的問詢。
????????關于南極電商造假爭議,后續我們將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