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1:13 | 來源:鳳凰網區域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月14日,由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批準成立的AD外周標志物檢測和早期干預聯盟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由于疫情影響,大會采取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
1月14日,由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批準成立的AD外周標志物檢測和早期干預聯盟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由于疫情影響,大會采取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根據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癡呆患者約有1507萬人,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983萬人。經預測,到2050年中國AD人數將達到4000萬人。國家高度重視腦重大疾病的防治,衛健委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阿爾茨海默病預防與干預核心信息的通知》,要求加大基層阿爾茨海默病篩查、預防及早期干預體系建設,并鼓勵大力創新臨床治療方法和新技術研究。
由于阿爾茨海默病發病隱匿,大眾對于該病的早期表現缺乏認識,通常到了中晚期才去就診,而此時幾乎沒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很難使疾病得到緩解,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因此,呼吁社會、基層醫療機構、康養機構、社區及家庭建立阿爾茨海默病早預防、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的標準化體系變得尤為重要。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王蓉教授提出倡議,全國各地36家醫療機構的85位醫學專家積極響應,經“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批準,AD外周標志物檢測和早期干預聯盟正式成立。聯盟將致力基層阿爾茨海默病公益宣傳、培訓、學術交流、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輸出標準化預防和早期干預方法,以幫助基層社區達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的目標。此外,聯盟還將搭建醫教研學術平臺,開展AD外周生物標志物、藥物及非藥物療法、生活方式干預、營養膳食補充劑等最新國際科技成果的交流與轉化。
AD標志物檢測和干預聯盟主任委員
宣武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王蓉教授
“衷心祝賀AD外周標志物檢測和早期干預聯盟的成立,這個聯盟是中心的第22個聯盟,對于AD這個領域有著重大的意義。”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彪教授及中心辦公室主任王朝東教授在致辭中對本聯盟成立表示祝賀,并對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發揮的作用、運行模式等進行了介紹,“中心也將開放大數據、影像平臺、樣本庫、生化平臺等資源,使會員單位更好地緊密合作,共同為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領域做出貢獻,造福于廣大老年患者。”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彪教授致辭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辦公室主任王朝東教授致辭
會議由聯盟首屆秘書長張科女士主持,聯盟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王蓉、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湯艷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起浩、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孫中武等四位專家也在會上進行了致辭。
隨后,王蓉教授對聯盟的籌備過程、聯盟章程以及工作內容做了詳細介紹,她表示,聯盟將圍繞以降低AD及相關疾病患病率、提高人口素質為目標,構建AD“早篩查早知道、早預防早重視、早干預早受益”的標準化體系,開展AD及相關疾病的外周標志物檢測和早期干預的學術研究、科普宣傳、成果轉化、專業培訓等工作,聯盟的理念是“合作、創新、發展、 共贏”,即以合作的方式,做創新的事情,走發展的道路,達到共贏的目標。
接著,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況偉宏教授、天津市環湖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周玉穎教授、北京老年醫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呂繼輝教授分別就“與AD相關的抑郁癥臨床研究”、“AD的影像學研究進展”、“癡呆患者的非藥物治療”話題進行了學術主題分享。今后聯盟內也會不定期地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共同推進AD領域的相關學術研究和成果轉化。
據了解,聯盟首任主任委員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王蓉教授,另外設有副主任委員5名,分別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湯艷清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起浩教授、天津市環湖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周玉穎教授、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況偉宏教授、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兼神經內科一病區主任孫中武教授,25名常務委員以及來自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的46名委員。今后,聯盟還將繼續本著開放合作的模式,繼續邀請來自全國省市縣地區醫療機構及科研機構志同道合的專家加入。
AD外周標志物檢測和早期干預聯盟的成立,將為推進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層防治工作,推廣普及全社會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意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貢獻力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