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09:05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12月31日晚,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稱,經查豫金剛石(ST金剛,300064)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一度成為去年夏季的大妖股ST金剛,在歲末年初引爆了退市的炸雷,119萬手封單將其壓死在跌停板上,55843戶股東一下子墜入了冰窟。
被曝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2020年12月31日晚,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稱,經查豫金剛石(ST金剛,300064)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嚴重不實,連續三年累計虛增利潤數億元,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關聯交易合計40億余元,期間實際控制人還累計占用上市公司資金23億余元。證監會還稱,本案是一起上市公司長期系統性造假的典型案件,涉案金額巨大,違法性質嚴重,市場影響惡劣,將依法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責任。如依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公司調整后的任意連續會計年度財務類指標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標準的,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豫金剛石作為國內最大的鉆石生產公司,上市后除了2015年一、二季度有過像樣的表現外,大多數時間表現平淡。2018年1月26日~29日,連續十多年盈利、股價高位橫盤的豫金剛石突然連續2個跌停,隨即宣布籌劃重組珠寶行業后,又遭遇了連續4個跌停,并造成了員工持股計劃巨虧。當年,該股股價一落千丈,全年跌幅高達68.15%。
一年時間虧掉公司總市值
看似靚麗的業績為何股價崩跌?原因終于在2020年后逐漸浮出水面。
2020年4月3日晚,豫金剛石將2月底剛發布的業績快報中的“預盈8040.34萬元”修正為“虧損51.51億元”,包括涉訟預計負債確認21.76億元、疫情影響鉆石可變現凈值帶來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約10億元、對部分應收款預計計提壞賬準備并確認減值損失10.30億元、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補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8億元。在隨后發布的2019年報中,年度虧損被定格于51.97億元。
而3位獨立董事均表示,對該份年報“保留意見”。令人驚訝的是,公司上市9年累計利潤不過10億元出頭,公司總市值不到50億元。換句話說,該公司1年時間就虧掉了公司的總市值。
證監會立案展開調查
這一炸雷很快引來監管層的密切關注。2020年4月4日凌晨,深交所連夜向豫金剛石下發關注函,質詢本期壞賬計提的合理性、前期計提的充分性,相關會計估計判斷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前期披露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等問題。2020年4月7日,證監會以涉嫌信披違法違規為由對其立案調查。
2020年4月29日,因業績預告、業績快報披露不準確、違規對外提供財務資助的違規行為,豫金剛石董事長郭留希、總經理劉永奇、財務總監劉國炎被深交所公開譴責,時任財務總監張超偉被通報批評。豫金剛石在2020年下半年還多次被監管點名,但公司拒不回復相關問詢函與關注函。
2020年11月2日,公司終于回復深交所承認存在資金被動流向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和違規擔保的情況,并已觸及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11月4日,公司證券簡稱由“豫金剛石”變更為“ST金剛”,當天股價收報跌停。
提醒
投資者應當遠離這類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ST金剛“戴帽”前后,該股竟然被資金輪炒過3次。第一次是2020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創業板注冊制和20%漲跌幅實施后,該股從2.27元飆升至8.00元;第二次是2020年9月30日至10月27日,該股從3.99元飆升至8.67元;第三次則是2020年11月17日至12月29日,該股從3.21元漲到6.40元。現在來看,第三波階梯式上行是ST金剛爆雷前的最后逃命機會。
廣發證券高級投顧王立才表示:“ST金剛因財務造假觸發強制退市而一字跌停,正式宣告A股市場大面積退市潮的來臨。對投資者而言,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新證券法和退市新規重拳出擊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混日子將成為歷史,那些業績徘徊在盈虧邊緣和主營業務長期虧損的‘細菌病毒’,都將在制度陽光的‘高溫高壓’下被一一消滅。當前A股虧損的上市公司高達500家,處于盈虧邊緣(每股收益低于0.05元)的公司也接近400家,這900家上市公司能否經受住制度陽光的考驗,猶未可知。所以,投資者應當遠離沒有業績支撐的虧損股和依靠非主營業務混日子的上市公司股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