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15:29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黃靈靈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年末突擊交易行為,監管向來保持高度警惕,并不斷升級監管手法,從嚴打擊。
業績不夠,年末硬湊。為粉飾財務報表、規避退市,個別上市公司使出“十八般武藝”,進行年末突擊交易。除傳統的出售資產、關聯交易、變更會計估計外,變更交易對價、變更業績補償承諾、子公司破產清算等“新招式”層出不窮。
對于年末突擊交易行為,監管向來保持高度警惕,并不斷升級監管手法,從嚴打擊。對于監管重點,分析人士建議,一方面是重點防范關聯交易可能出現的估值操縱和不等價資產置換;另一方面,要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嚴把審計關。
突擊創利手法多樣
年末突擊交易正變得日益復雜且隱蔽,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出幾類突擊創利“手法”。一是年末突擊出售資產。此類操作存在多種異常特征,包括交易價格異常,將績差資產高溢價出售;交易對手方身份特殊,并以控股股東為主,或形式上無關聯但可能存在利益或業務往來等隱蔽性關系;交易周期短,個別公司為確保當年度可確認處置資產的收益,在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后次日即辦理過戶;款項回收周期長,部分公司為促成交易,約定交易對手方支付少量價款即可辦理標的過戶,剩余款項的支付期限較長,可能出現交易對手方不具備充足的履約能力而長期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形。
二是變更交易對價。部分公司通過調低以前年度購買資產交易作價的方式,在當年確認大額營業外收入。該類交易的真實性及交易目的存在較大疑點,如原資產收購與后續調整交易作價可能為一攬子交易,收購資產時上市公司借收購優質資產抬高股價進行市值管理,后續再調低作價還原交易。此外,部分交易涉及業績承諾,通過調整交易作價間接調整原業績補償承諾,可能涉嫌幫助業績承諾方逃避業績承諾。
三是通過訴訟和解變更業績補償承諾。業績承諾是標的資產定價的重要因素,不可隨意變更,但部分公司利用司法途徑如雙方對補償金額達成調解、上市公司實際上消極追索等“假仲裁”行為變相調整業績承諾,并通過在當年度確認補償收益調節利潤。
四是子公司破產清算或重整“出表”。近期,將經營不善的子公司破產清算成為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新手法。子公司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一旦被法院受理并由破產管理人接管后,作為破產企業母公司的上市公司可通過將破產子公司從合并報表范圍剔除而避免大額虧損,同時破產子公司“出表”將轉回超額虧損,從而給上市公司帶來大額投資收益。
多舉措從嚴監管
如何對年末突擊交易行為進行有效監管?深交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深交所從分類預判、強化問詢等多方面著手,精準識別,從嚴監管。
首先,全面梳理風險公司情況,提前預判。深交所上市公司監管部門梳理了連續兩年虧損、前三季度虧損的公司情況,篩查出可能通過突擊交易達到調節利潤、規避退市等意圖的高風險公司名單,重點關注此類公司處置資產、關聯交易等行為,實現提前預判。
其次,加強問詢。深交所上市公司監管部門始終對年末突擊交易行為保持高度的監管敏感性,圍繞交易實質、交易動機等進行“刨根問底”式問詢,并約見相關公司主要人員談話,強化精準監管。
另外,壓實中介機構主體責任。深交所上市公司監管部門已逐步向異常交易公司的年審會計師發出審計風險提示函,提醒會計師特別關注異常交易的會計處理,督促其審慎履職,勤勉盡責。
“深交所將在年報審查中加強年末突擊交易的審核與監管,快速反應,并及時與證監局溝通協作,形成監管合力。”上述深交所負責人表示。
壓實中介機構及經辦人責任
“通過違規突擊交易粉飾財務報表,上市公司和會計事務所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在年報監管中一方面要重點防范關聯交易可能出現的估值操縱和不等價資產置換,另一方面要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嚴把審計關。此外,董登新表示,要加大對經手人、經辦人、簽字人等自然人的懲處力度,提高監管威懾力。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指出,新證券法加強了投資者保護,設立代表人訴訟制度,這意味著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違規成本顯著增大。此外,舉報人獎勵制度意味著公眾監管正在路上,通過年末突擊交易粉飾財報被曝光可能性將顯著增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