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重整失敗,ST豐匯(831364)正式破產,截止到11月20日,ST豐匯已經和所有員工簽訂協商解除勞動協議書或通知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勞動關系到11月30日結束。
ST豐匯是一家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在2010年和2015年先后拿到2筆融資。投資人中不乏深創投、紅土創投知名公司。
資料顯示,ST豐匯早已資不抵債。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ST豐匯上半年收入為0,凈資產為-1495萬元,貨幣現金12萬元。隨著ST豐匯破產,上述投資機構陪跑8年,最終落得“血本無歸”。
重整失敗解雇全體員工
由于在上海食藥監局的飛行檢查中被查處存在多項違規,被責令停業整頓,ST豐匯快速走向衰落。
2017年9月,ST豐匯陷入資不抵債。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公司凈資產為-221萬元。主辦券商表示,面臨破產風險,債權人有權向法院提出對ST豐匯進行重整或破產清算申請。
2018年3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受理債權人丁穎對ST豐匯的破產重整申請。5月22日,通過隨機指定,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為公司管理人。5月24日,進入重整程序,各債權人在90天內向管理人申報債權,并于10月25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
3個月后,法院批準ST豐匯在管理人監督下重整期間可以自行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的申請,管理人與ST豐匯法定代表人交接了部分清算資料等。
由于重整不順利。7月31日,管理人告知ST豐匯,若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支付員工6、7月工資,管理人將向法院申請終止重整程序,宣告公司破產。
7天后,因ST豐匯未能支付員工6、7月工資,管理人向法院申請,終止債務人的自行經營和管理,由管理人全面接管。8月17日,管理人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由于ST豐匯資不抵債,重整期間經營和財產狀況出現持續惡化,無法支付破產費用、共益債務,截止到9月14日,招募期結束并沒有招募到投資人。
管理人全面接管后發現,ST豐匯或股東衛君超以ST豐匯的名義對外舉債,涉及大量民間借貸,目前已發現的債權人達60人,借貸總額(含利息)達3000萬元。
衛君超持有ST豐匯528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9.06%,并曾為ST豐匯的實際控制人。據了解,衛君超全部股份已被凍結,凍結期限為2016年9月6日至2019年9月5日,并且已被多輪凍結。
11月20日,ST豐匯已經和所有員工簽訂協商解除勞動協議書或通知員工解除勞動關系。除個別員工勞動關系至11月30日解除,其余員工勞動關系均在10月31日解除。
ST豐匯。png
深創投陪跑8年
ST豐匯是一家專門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采取的是直銷和經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通過向各大醫院銷售體外診斷試劑來實現收入,并為客戶提供后續的售后服務。
2010年10月25日,ST豐匯進行一次增資,深創投、紅土創投等投資2500萬元。目前,深創投共持有25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9.03%,為第二大股東。
2014年,ST豐匯登陸新三板。在第二年年底,曾經以5元/股發行270萬股,募資1350萬元。募資主要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在第二次融資之前,ST豐匯經營并不好。2015年收入僅為2563萬元,比上一年減少約為50萬元。利潤方面,兩年均不到400萬。
融資并沒有幫助ST豐匯解困。2016年收入為2070萬元,凈利潤虧損3763萬元。2017年營業收入為223萬元,凈利潤虧損1538萬元。
最近財務數據是,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為0元,虧損363萬元,凈資產為-1495萬元。隨著ST豐匯的破產,深創投陪跑8年的最終結局是“血本無歸”。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