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和穩定幣,可以說是今年下半年以來,行業最熱門的兩個話題。
自9月10日,紐約金融服務局首次批準了GUSD和PAX兩種穩定幣,以及10月15日USDT走下神壇,信任危機爆發,擠兌效應開始,并遭到大量恐慌性拋售以來,穩定幣熱度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USDT遭遇滑鐵盧的同時,其他穩定幣也迅速崛起,陸續上線各大交易所。據Searchain.io數據顯示,昨日總供給量最高的USD穩定幣是TUSD,總供應量超過1.7億枚。
目前全球正在部署或已在運行的穩定幣已高達57個,掛鉤的資產涵蓋美元、日元、歐元、黃金等。隨著這股力量的不斷延伸,日本金融廳也對穩定幣的定性和監管做出了回應。下一個受監管的穩定幣或將誕生在日本。
日本金融廳:穩定幣不屬于“數字貨幣”
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日本可以說是一個采取放開態度的國家。去年4月1日,日本就生效了和實施了修訂后的《支付服務法》和《資金結算法》。
前者肯定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在支付方式上的合法地位,并免除消費稅;后者規定了數字貨幣的定義、數字貨幣交易業務從業者的義務和處罰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數字貨幣交易運營商,也就是交易所,開展相關業務前需向日本金融廳注冊并獲取牌照。
據Bitcoin消息,日本金融廳(FSA)近日也對時下正熱的穩定幣的定性和監管問題表明了態度。
日本金融廳在回復媒體“如何依法處理穩定幣”的詢問時稱:
“原則上,根據日本去年4月生效的《資金結算法》和修訂后的《支付服務法》,與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不屬于‘數字貨幣’類別。由于其穩定幣的特性,在發行穩定幣之前,不一定要像發行數字貨幣那樣,獲得什么允許或在監管機構進行注冊。
但盡管如此,在一般情況下,數字貨幣經紀人交易穩定幣時,需要根據《支付服務法》注冊為‘預付款支付工具’或‘資金轉賬服務提供商’。
當個人或實體在交易過程中從事100萬日元等值或金額更少的交易時,需要注冊為資金轉賬服務提供商。對于從事超過100萬日元的交易業務,則需要根據《銀行法》獲得銀行業務許可。”
也就是說,對于想要發行穩定幣的經紀人,通常需要根據《支付服務法》注冊為“預付款支付工具”或“資金轉賬服務提供商”。
且據了解,“預付款支付工具”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己的業務,另一種是第三方的業務,每種都有獨立的報告和注冊要求。
而對于“資金轉賬服務提供商”,根據《支付服務法》,注冊為“資金轉賬服務提供商”的經紀人可以在沒有銀行執照的情況下進行最高100萬日元(約9,000美元)的資金轉賬交易。
因此對于想要在日本發行超過100萬日元穩定幣的經紀人來說,獲取銀行牌照可能會成為最大的阻礙。
下一個受監管的穩定幣已在路上?
不久前,日本互聯網巨頭GMO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將于2019年在亞洲地區發行與日元掛鉤的穩定幣“GMO Japanese YEN”(GJY)。
GMO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日本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公司業務涉及域名注冊、服務器托管、電子商務、金融支付、網絡安全以及外匯交易等領域。
該公司從去年12月起開始進軍挖礦業務,并研發和生產挖礦硬件。同時,GMO旗下擁有一個已獲得日本金融廳發放牌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GMO Coin。
對于將于明年發行的日元穩定幣,GMO預計會將穩定幣的資產存放在日本。且除了將穩定幣用于匯款與結算業務之外,GMO公司還計劃將其應用到開采數字貨幣的業務中。
值得注意的是,該科技公司據了解已獲得了日本的銀行業從業執照。也就是說,繼紐約金融服務局批準了GUSD和PAX后,可能即將出現一個受監管的日元穩定幣。且GUSD和PAX的監管機構是美國紐約州的金融服務局,而本次GJY的發行者GMO已獲得了日本金融廳發放的銀行從業執照。
環顧當下的穩定幣市場我們可以發現,在USDT飽受質疑并遭大量拋售后,各大機構已在陸續推出各種經審核的、更透明的穩定幣。
除了前面提到的GUSD和PAX,高盛集團參投的Circle公司也于近期推出了基于美元的穩定幣USDC,普華永道也宣布與數字貨幣借貸平臺Cred合作,將共同推出一個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
不僅傳統行業巨頭入場的消息不斷傳來,掛鉤的資產也愈益多樣化。與此同時,各大數字貨幣交易所也不甘示弱,OKEx宣布在其法幣交易區開通PAX、TUSD、USDC、GUSD四種穩定幣的法幣交易業務。火幣也推出了一個名為HUSD的一體化計劃,允許投資者在PAX、TUSD、USDC、GUSD這四種穩定幣之間自由互換。
可以看出,作為連接數字貨幣世界和法幣世界的媒介,穩定幣仍將在風口和爭議中前行。央行數字貨幣也正在研發和試驗中。
但就如IC0一樣,穩定幣注定將走向更為合規化的發展。無論是否正在偏離去中心化的最初理想,下一個受監管的穩定幣或許也已在到來的路上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