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10:5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前6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雖達到1207萬輛,但同比下滑155%。
但需要了解的是,對于處于“第三次創業”期間的長安汽車而言,下滑數據的背后,或許也能反應出其正為未未來企業的再度飛躍埋下伏筆。
“長安的知名度可以,但美譽度不行,長安不能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占率,而是要提升品牌、優化效率,這才是企業生存的必要路徑。”在“安亭指數”專家團走進長安汽車活動中,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對嘉賓們如此表示。
也正因如此,長安正著手優化產能結構,其中包括淘汰140萬輛微車落后產能,部分市占率較高、但與品牌高端發力相左的車型產能也陸續走下市場。
“我們擔心合資品牌進一步往下壓的時候,自主品牌沒有生活空間;另外,我們預判未來合資效益會大幅下滑,自主品牌也無比要有自我造血功能。”朱華榮表示,”壯士斷腕“般的戰略轉型,也就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由此,除去將效率打造成為組織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核心”外,“四大轉型”也將成為實現企業的再次創業的核心。
實際上,長安也具備創新的基因,這是市場競爭的主動選擇。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表示,長安汽車是大型國有企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典范、楷模和榜樣,這是通過長期觀察、思考以及創新指數評價后得出的綜合結論。
他認為,長安形成了自己的創新體系,開發體系、驗證體系完備,在自主品牌中比較少見。此外,長安汽車建立了自己的創新形象,形成了內部創新的小氣候。
正因如此,用戶層面,長安汽車希望從服務用戶向經營用戶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長安共有600萬品牌用戶,經營客戶群體并盤活消費存量,這也將成為長安汽車未來產業提供潛在市場。
此外,長安也正推進建立中國首家正式運行的在線大數據服務系統,以數字技術精準洞察多元化需求,提升服務主動性、搭建一站式生態圈,以此加強用戶對品牌的信任感及依賴度。
品牌領域,長安希望實現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型。
在品牌向上的總體戰略下,長安優化現有品牌架構,形成長安乘用車、新建中高端乘用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四大品牌,以此滿足不同細分市場消費需求層級客戶。
例如,長安乘用車將繼續鞏固主流乘用車市場,提供時尚、質感、智能的駕乘體驗和省心周到的服務感受;此外,長安歐尚更名為歐尚汽車,將為用戶提供更為駕乘舒適的品質用車;凱程汽車沿用原有歐尚標示,繼續在物流、智慧交通領域作以深耕;不久后公布的中高端品牌,也將滿足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長安汽車謀求貼近用戶的實際訴求。
至此,長安汽車全新的品牌架構已經清晰。在新的品牌矩陣合力作用下,長安將全面推動品牌向上,面向不同人群需求的細分和升級,深耕各細分市場,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注、完美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用戶與品牌全觸點的體驗升級。
產品上,長安正從傳統產品向智能化+新能源產品轉型,以應對汽車做為智能終端、集成軟件價值的屬性轉變。
未來,長安汽車將把“智能化”和“新能源”打造成為長安產品的標準配置,“香格里拉”、“北斗天樞”將成為驅動企業轉型的重要動力。
服務模式領域,從提供產品+服務向提供產品+服務+出行解決方案轉型。長安汽車也將重點布局出行服務、新零售和金融與投資業等多個領域,多維并進開展業務創新布局。
在智能、新能源等行業趨勢變革云涌的當下,上述計劃為長安汽車的向上沖刺已做好鋪墊,而回顧企業發展的諸多節點,事實是長安諸多領域已有所積淀。
對此,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副主席,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第十項原則專家組成員王志樂表示,打造全球一流企業的關鍵在于打造了全球價值鏈,整合全球資源,長安汽車這一步走的很靠前。
一直以來,長安將每年銷售收入的5%用于自主研發,截止“十二五”,已累計投入490億元,并在重慶、北京、河北、合肥,日本橫屏、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等地建立起“五國九地”的全球研發格局,以此實現24小時的技術攻堅。
目前,長安也正依托上述格局,以重慶智能化研究院為核心,構筑重慶、底特律、硅谷的兩國三地智能化研究中心。其中,電裝團隊中,已由最初的18名工程師發展到如今超過1000人的專職研發團隊。
在智能化領域,長安早于2015年便制定了面向2025年的“654”戰略,即包括標準法規在內的“六大技術平臺”、車聯網及人機交互的“五項技術”,和從輔助駕駛走向全自動駕駛的“四大階段”。
作為中國汽車品牌行業領跑者,長安汽車堅定不移地推進自主創新戰略,通過在智能化領域持續探索和投入,積極推動從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型。
基于以上條件,2020年,長安將不再生產非聯網新車,實現100%聯網,并100%搭載駕駛輔助系統,這也促使了“北斗天樞計劃”的誕生。
目前,長安在智能網聯的探索與實踐走在行業前沿,目前已掌握智能技術100余項,牽頭或參與行業標準20余項。
已實現全速自適應巡航(ACC)、智能語音、飛屏互動等60余項智能化功能在量產車型上的搭載,15項為國內首發。預計到2020年,長安量產車型將達到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水平,到2025年將達到L4級(有限區域無人駕駛)水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期望通過自身的研發積累,以此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其中,與騰訊合資成立的“北京梧桐車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將成為長安汽車在智能車聯領域實現技術輸出的重要端口。
與上汽阿里合資的斑馬公司一樣,“梧桐”也從自身打造成一個平臺。而這與北斗天樞聯盟的運營模式也不謀而合,長安希望與更多互聯網企業等跨界領域互動,從而達到優勢互補,并在造車平臺、信息系統、人工智能等領域,向更多中小企業開展更多前瞻性、開放性的合作。
而在新能源領域,長安于去年發布“香格里拉計劃”,并公布“在2025年將停售傳統燃油汽車”。無疑,新能源改革,也將是長安汽車改革的必經之路。
對此,長安計劃投資大批經費,至2020年,以此實現3大新能源專用平臺的陸續落地,而到2025年,長安將形成擁有21款純電動產品、12款插電混動產品的高密度市場覆蓋。未來,長安也計劃推出“香格里拉聯盟”,用以實現先進技術的共享與孵化。
實際上,正是基于長安近年來在智能化轉型方面的頻繁動向,“安亭指數”專家團由此選擇前往長安作以深度調研,此外,在不久前長安汽車在2017年度安亭指數排行榜(乘用車)中,長安的排名指數,也正直觀的體現出長安汽車在創新轉型方面的優勢與愿景,隨著其更多策略的逐步落地,我們也期待長安交出的好成績。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