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大多數企業對于A股的想法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而對于實力暫時無法不足以登陸A股的企業來講,新三板不失為一個不錯的“Plan B”。
近年來,新三板成為企業沖刺A股的“跳板”角色愈發明顯。早在2015年,曾“撤單”IPO的阿波羅(832568)“退而求其次”登陸新三板,其董秘曾表示到,掛牌新三板只是公司戰略的一部分,我們最終的目標是IPO。
很快,阿波羅迅速在新三板展開其第二次沖刺A股之旅。經歷過實控人被查、中止上市、業績“變臉”等層層“劫難”后,阿波羅重啟的IPO再次翻船。
7年兩次IPO均已失敗告終,甚至都沒有走到上會程序,阿波羅究竟是運氣欠佳還是實力不濟?
7年兩次IPO折戟
阿波羅的“A股夢”由來已久。據媒體報道,早在2011年,阿波羅就曾啟動IPO工作。
不過,2013年10月,阿波羅IPO被終止審查。其主辦券商東北證券認為,這是由于我國核電行業發展受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的負面影響較大,導致2012年和2013年公司所處的核電用泵行業波動較大,經營環境變化重大,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利潤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不到兩年時間,2015年6月,阿波羅“退而求其次”來到新三板。其董秘曾表示到,掛牌新三板只是公司戰略的一部分,我們最終的目標是IPO。
從IPO進程來看,阿波羅第二次籌備上市步伐明顯加快。從2015年10月開始上市輔導到2016年4月IPO申請正式獲受理,其只花了半年時間。
然而,其二度IPO進行的也并不順利。2017年底,公司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中止審查申請,并于2018年1月12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許可申請中止審查通知書》。對于中止審查的具體原因,阿波羅并未在公告中提及。
頗具戲劇性的是,半年時間以后阿波羅的審核狀態從暫停審核的“中止審查”狀態,再次變更為退出IPO的“終止”狀態。
8月17日,阿波羅在股轉系統公開表示,“經審慎研究,公司決定調整上市計劃,暫緩上市進程,終止公司首發上市的申請并撤回向中國證監會遞交的申請文件”。
至此,阿波羅7年兩次IPO均已失敗告終,甚至都沒有走到上會程序。
運氣欠佳還是實力不濟?
對于第一次IPO撤單原因,阿波羅歸咎于受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第二次沖擊A股再次失利,其實控人涉嫌證券市場操縱被證監會調查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公告稱,2017年11月16日,阿波羅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送達的對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陸金琪、邵軍立案調查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證券市場操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上述人員進行立案調查。
根據相關規定,IPO的條件明確指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不存在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
彼時,圈內人士曾指出,阿波羅的實際控制人陸金琪、邵軍夫婦被證監會調查,IPO可能會受到影響,嚴重的話,IPO可能會被強制終止。
禍不單行的是,阿波羅隨后發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緊接著上演了一出“業績變臉”的戲碼。
財報顯示,阿波羅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6.3%;收入縮水的同時,其實現凈利潤3006萬元,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37%,減少近4成。
隨著阿波羅主動“撤單”第二次IPO,這一切都顯得不那么重要。接連兩次IPO折戟的阿波羅,是否會擇日開啟其第三次沖刺A股之旅,我們拭目以待。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