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到底想問什么問題吧”,在雙鷺藥業(39.930, -0.08, -0.20%)日前舉辦的股東大會上,某投資者關于雙鷺藥業目前牽涉的銷售權糾紛進行發問,但被出席股東大會的公司董事長徐明波拍桌子打斷。對于這位科研出身的董事長而言,銷售糾紛事件或仍是其心中的痛點。
4月10日,深市上市公司雙鷺藥業于公司4層會議室召開股東大會。記者注意到,即便此次股東大會定于早晨八點半召開,但雙鷺藥業股東大會現場仍座無虛席。雙鷺藥業董事長徐明波以及董事會秘書梁淑潔與數十名公司投資者以及數名券商調研人士進行交流。記者注意到,雙鷺藥業去年獲批上市的產品來那度胺成為股東關注的重點話題,但有券商人士對記者坦言,該藥品卷入的銷售糾紛成為雙鷺藥業的一個“雷”。
投資者關心二季度業績
恰逢業績密集披露季,雙鷺藥業2017年年度報告以及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先后出爐,公司年報數據以及業績走向備受關注。
據雙鷺藥業此前披露的年報顯示,2017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2億元,同比增長23.00%;營業利潤6.22億元,同比增長22.56%;實現凈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18.02%。談及公司2017年度業績同比增長的原因,雙鷺藥業披露的公告顯示,主要變動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產品銷售收入及轉讓股權收益增加所致。
步入2018年度,雙鷺藥業業績進一步加速上行。公告顯示,雙鷺藥業預計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2億元至4.53億元,同比增長85%至100%;預計實現盈利1.78億元至2.03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0%至60%;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63億元至1.94億元,同比增長55%至85%。雙鷺藥業方面指出,新產品上市及主要產品銷售收入穩定增長,對報告期內業績有積極影響。
在雙鷺藥業方面看來,公司業績同比增長的趨勢將確定性持續。股東大會上,徐明波在針對投資者關于公司二季度業績的發問時談到,二季度業績“肯定是會實現正增長的”,對于業績增幅,其同時坦言,“因為現在二季度才剛開始,現在不好說。”
雙鷺藥業2017年年度報告中提到的“重磅產品”來那度胺或為公司“確定性業績”的承諾提供了底氣。據該深市上市公司此前披露的公告顯示,來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一個重要衍生物,是美國新基(Celgene)公司研發的第2代口服的免疫調節藥物,其化學性質比沙利度胺更加穩定,具有更強的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調節作用,不良反應更小,對多種血液病和實體惡性腫瘤都有良好作用。目前主要用于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套細胞淋巴瘤的治療。
據雙鷺藥業方面此前披露的公告顯示,來那度胺2016年全球銷售額69.74億美元,根據FiercePharma發布的預測,2022年來那度胺銷售額可達134億美元,將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腫瘤藥。
券商直言“重磅新藥”藏“雷”
股東大會上,來那度胺的話題成為投資者的關注焦點。有投資者在會上直言“已經等了好多年”,亦有投資者在會后對記者坦言,關注雙鷺藥業已經很多年了,但直到去年才真正對其進行投資。
事實上,在來那度胺作為去年獲批上市的“重磅產品”出現在雙鷺藥業2017年年度報告之前,該產品已連續8年出現在該公司的年報中了。但即便獲批上市,來那度胺的上市之路也并不順暢。隨著來那度胺研發方南京卡文迪許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著手發起訴訟,該“重磅”產品的經銷權究竟屬于誰正在變得撲朔迷離。
據雙鷺藥業披露的信息顯示,根據協議,公司以6800萬元購買卡文迪許享有的專利期內來那度胺膠囊項目的銷售提成權,來那度胺膠囊項目海外市場獨立開發權及卡文迪許已獲授權的國外專利許可。雙方確定,公司按照協議約定完成第一期轉讓費用后視為權益交割日,與權益相對應的一切權力、責任和義務均由卡文迪許轉至公司。
談及雙方就經銷權問題產生的糾紛,雙鷺藥業方面坦言,由于公司與卡文迪許對上述協議理解的不同,對來那度胺膠囊項目經銷權事宜產生一定分歧。截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止,公司未與卡文迪許就來那度胺膠囊項目經銷權進行任何商談并達成一致。
上述糾紛的最新進展引發雙鷺藥業的投資者關注,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就爭議是否已經完全解除,以及造成爭議的真實原因進行發問。對于該提問,雙鷺藥業方面并未給出明確回應。梁淑潔在回應股東提問時表示:“根據交易所的要求,我們披露的文件必須如實反映,我們不能說我們沒有問題,我們只能如實反映,所以之前存在爭議就必須要如實描述,并不代表現在爭議還存在。”
上述提問引發徐明波不悅,記者注意到,在投資者準備進一步就“并不代表爭議還存在”的說辭發問時,徐明波拍桌子將其打斷,稱:“你到底想問什么問題吧。”隨后其他投資者的哄笑化解了當時場面的尷尬,上述提問投資者未繼續發問。
事實上,股東大會開始前,記者曾與前來調研的券商人士就上述銷售權糾紛問題進行討論,該券商人士坦言,其雖看好雙鷺藥業目前的發展前景,但“經銷權糾紛問題確實是個雷”。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