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建設銀行(7.510, 0.08, 1.08%)(601939.SH;939.HK)公布的2017年度業績報告顯示,該行資產質量開始企穩,在國有大行中逾期貸款首現下降,利潤增速逐步回升。
年報披露,2017年末建行逾期貸款余額1658.72 億元,較上年減少 122.27 億元,這是該行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逾期貸款下降。
這是否意味著不良已經見底?建行首席風險官廖林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一家銀行的資產質量是否堅實,第二年會不會反彈,關鍵看三個指標,一是關注貸款,二是逾期貸款,三是特殊事項。所以,逾期貸款的多少將會影響到資產質量的穩定。
廖林表示:“現在我們是首次實現逾期貸款的下降,逾期貸款率是1.29%,比上年下降了20個BP。我們從分布、客戶、行業、產品、期限等幾個維度來分析,建設銀行資產質量已經企穩。未來在逾期貸款上應該是走向‘穩中可控、穩中下降、穩中向好’,將來應該是不會有太大變化,其間可能有波動,要看經濟走勢。”
資產質量企穩
值得一提是,建行逾期貸款與不良的負剪刀差較上年持續擴大。年報顯示,該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是不良貸款的58.5%,2016年這個值是68%。一般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就劃歸不良,這說明該行的不良資產認定非常嚴格。很多銀行這個比值超過100%,有的甚至超過150%。
從抵御風險的角度看,建行的撥備也很充足。2017年建設銀行撥備總額3290億元,同比去年2687億增長了603億元;資產減值損失1274億,同比去年932億增加了342億。建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71.08%,撥貸比為2.55%。
今年3月初,銀監會下發了《關于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的原則,制定差異化的標準,將撥備覆蓋率由150%調整為120%-150%,撥貸比由2.5%調整為1.5%-2.5%。
建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在回答提問時表示:“銀監會對貸款損失準備差別化管理,對每家銀行的要求還不明確,我們可能是比較低的,不管120%還是更高,我們都能達到。”
同時許一鳴表示,出于審慎管理目的,銀行需要在盈利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多計提撥備,要看到未來可能存在的需要彌補的風險。比如理財的回表、企業去杠桿問題,因此預計建行未來的撥備覆蓋率會維持在170%左右。
隨著不良的企穩,建行的利潤釋放也較為明顯。2017年,建行實現歸屬于股東凈利潤2422.64億元,增長4.67%,較上一年提升3個百分點。
負債成本降低
建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凈利息收入增速再次回歸正增長。2017年建行利息凈收入較上年增加346.57億,同比增長8.3%,而2016年這個數值是-8.7%。
凈利息收入的扭負為正,主要是息差額回升。2017年,建行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收益率和加大存款推動力度等措施,使得付息率下降幅度高于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幅度,凈利差為2.10%,較上年上升4個基點;凈利息收益率為2.21%,較上年上升1個基點。
由于居民儲蓄率的下降,對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提出嚴峻挑戰。許一鳴坦言:“尋求低成本的資金來源,一直是商業銀行重要的業務。建行堅持零售優先戰略,獲得大量低成本資金。”
許一鳴也表示,存款對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挑戰越來越大,我們是“系統性鏈條式的拉存款”。值得注意的是,建行的負債成本逆勢降低。2017年,該行存款成本由1.45%下降為1.33%,主要由于活期存款占比增加。
年報顯示,建行2017年境內個人存款71058億元,較上年增加 1786.31億元,同時該行持續強化存款客戶基礎管理,拓展低成本結算資金,境內活期存款88933億元,較上年增加7615.99億元,增幅9.37%。
在資產端,建行進一步發力個人業務。2017年,建行貸款同比增長9.75%,新增貸款的74.6%是個人貸款。其中,按揭貸款同比增長17.5%至4.2萬億元。
與此同時,建行還大舉進入住房租賃市場。建行行長王祖繼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建行從房地產市場的起步發展到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形成,都起到了引領作用。當下,利用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培育未來的業務領域優勢,租賃住房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至于金融機構介入是否會推高房租價格,王祖繼表示:“我們的按揭貸,不僅不會提高租金價格,還能短租變長租,穩定租賃關系,能平抑價格。”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