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量”。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也提出,推動大宗物流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公轉鐵”),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上取得突破性新進展。
日前,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加強唐山地區鐵路集疏港運輸、改善周邊空氣質量。
根據上述框架協議,中鐵北京局將打造唐曹、水曹、遷曹、漢曹、唐呼5條鐵路疏港通道,并開展鋼鐵企業專用線建設行動,鐵總在唐山的管理體制改革也會全面落地,目標是今年內將曹妃甸港區鐵路疏港礦石運量提升至1500萬噸以上,到2019年提升至4000萬噸以上,逐步實現全部“公轉鐵”。
位于唐山市的曹妃甸港作為國家鐵礦石的集疏運樞紐港,年疏港礦石量達1億噸以上,但去年經鐵路發送量僅有258萬噸,占比約2%。長期以來,汽運礦帶來了超標排放、超載超限等環保安全問題隱患。調整京津冀地區交通運輸結構,引導貨運由公路走向鐵路,減少重型柴油貨車使用強度,是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的關鍵舉措之一。
“環渤海港口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改由鐵路運輸,北京過境的重型柴油車每天少了3000多輛。”在環保部2月27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說。
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大氣復合污染成因與防治重點實驗室一項研究顯示,目前,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公路貨運量分別占到了貨運總量的84.5%、60.6%和76.0%,以柴油為主的公路運輸仍在交通運輸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他運輸方式中,京津冀的鐵路運輸能力增長較快,2015年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占比分別為10.1%和27.7%。京津冀則以其密集的鐵路網逐步將貨運由公路轉向鐵路,運輸方式趨于合理。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日前召開的天津市2018年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天津市交通運輸委黨委書記、主任王福山表示,天津今年將著力構建網絡化大軌道格局,加快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形成鐵路聯網便捷高效集疏港體系;著力構建功能型大航運格局,建設海空港樞紐、航運服務業、臨港產業三大功能承載區;著力構建智慧型大運輸格局,建設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大數據中心,建立決策數據化、管理信息化、業務平臺化、服務多樣化的智能交通運輸體系。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民建中央關于推進京津冀綠色協同發展的提案還建議,設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京津冀綠色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統一制定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產業布局等專項規劃。堅持區域一體化引領,打破行政區劃的梗阻和地方性制度、觀念的壁壘,探索建立京津冀環境治理的協同立法機制和聯合執法機制。動態地調整相關的綠色發展標準,加快制定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最終排放標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