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多輪行業測試和準備后,3月1日,保險行業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正式出臺,這是監管打開的分類監管“工具箱”的重要基礎,也是保險資金監管不斷從原則監管向具體技術標準監管的進階。
據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賈飆介紹,“資產負債管理監管制度總體框架是一個辦法和五項監管規則,一個辦法即《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暫行辦法》,五項監管規則主要包括財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的能力評估規則與量化評估規則,以及資產負債管理報告規則。”
在此前的征求意見中,分類監管一直被認為是監管規則中的亮點。針對分類監管,賈飆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實質上是對于豐富我們保險監管的工具箱起到重要的基礎作用。我們現在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工具,已經包括多個方面,如信息披露、內部控制、比例監管等。近幾年來業界一直呼吁實行分類監管,也就是實行差別監管,但差別監管要有一些科學的、合理的分類標準,我們這一套整個的評估標準就是我們分類監管一個很好的技術上的一個評估。”
據界面新聞了解,整套制度是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綜合評估各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能力和匹配狀況,依據結果實施分類監管,構建業務監管、資金運用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協調聯動的長效機制。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在監管制度正式運行后,保監會將根據管理能力和匹配狀況將保險公司劃分為A、B、C、D四大類,對于能力高、匹配好的A類公司,適當給予支持性的監管政策,對于能力較低或匹配較差的C類、D類公司,實施針對性的監管措施,逐步構建業務監管、資金運用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協調聯動的長效機制。
實際上,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對A、B、C、D四類保險公司實施差別化監管措施”就被認為是最大亮點,比如此前曾有“對于綜合評級為D類的公司,將采取限制資金運用形式或比例、限制產品銷售或業務范圍等針對性措施;對于能力評估結果為低的公司,將不予備案其股權投資能力、不動產投資能力和衍生品運用能力,禁止其開展重大股票投資等”說法,據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資金監管處副處長杜林向界面新聞透露:“分類的詳細標準會放到馬上要出臺的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暫行辦法中。”
下一步,保監會還將推進《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暫行辦法》的出臺,目前起草工作已完成,正處在征求意見階段。據賈飆透露:“下一步我們所有的分類監管工作將根據真正實際運行狀況分類之后確定,對于A類公司一定是開放所有金融創新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對于像C類D類這些公司,在渠道范圍、比例監管等這些監管紅線上是一定會給予嚴格的紅線控制。”
從原則性到具體技術標準,差異化監管已加速落地,未來保險行業的“好孩子”和“壞孩子”將會按照不同的標準成長。
針對目前保險行業的資產負債匹配情況,據杜林介紹,“我們在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建設過程中,也做了相應的行業測試,現在的結果也是依據于2017年行業測試數據的結果。從結果來看也是區分兩個方面,一個是能力建設,大型保險公司和中小保險公司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集中表現在是模型工具和內部流程方面。”
他還補充,“從匹配的狀況來看,一個是期限結構匹配,就是常說的‘長錢短配’或者是‘短錢長配’情況,市場的分化是比較大的;二是成本收益來看,整體上行業利差基本上為正,投資收益能夠覆蓋負債成本,我們測試的結果顯示,壽險公司利差是正0.3,財產險公司因為整體的盈利,整體的承保端就是盈利的,再加上投資收益,所以利差的情況會更樂觀一些;第三個是從現金流情況看,我們看到目前絕大部分保險公司的流動性狀況是相對比較好的。”
另據賈飚補充,“由于過去的幾年整個保險市場在產品方面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規范問題,使得部分或者說少數的保險公司也同時存在著這種‘短錢長配’的問題,而‘短錢長配’又往往會帶來較為嚴重的流動性風險的隱患,也是目前關注的重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