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08:58 | 來源:未知 | 作者:繆凌云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這場慘烈的修羅場中,除了欲哭無淚的中小投資者之外,公司實控人同樣未能幸免于難。
在這場慘烈的修羅場中,除了欲哭無淚的中小投資者之外,公司實控人同樣未能幸免于難。更加離奇的是,就連大股東股票的承押方國泰君安(20.430, 0.01, 0.05%)也離奇躺槍,面臨著損失慘重的尷尬境地。
而這一切,還僅僅是個開始。
千山藥機閃崩風暴
災難的集中爆發,始于1個月前。
12月25日,千山藥機(300216.SZ)因重大事項停牌,根據此前的一系列公告,是為了進行定增,同時向基因檢測、智能健康方向轉型。
千山藥機主營業務即包含醫療器械的研發與制造,因此,上述方案屬于“相關多元化”發展,還算靠譜。
然而,短短幾天之后,事情卻出現了變數。
先是1月13日,千山藥機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劉祥華所持96.3%股份,及其一致行動人鄧鐵山所持全部股份被法院凍結。
上圖截自千山藥機公告
而后1月18日,更是直接拋出一份“存在被實施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公告顯示,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正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如此一來,定增計劃自然同時泡了湯,當日復牌之后,其股價直接迎來3個一字跌停。自2015年6月2日74.78元/股(前復權)的歷史最高價以來,暴跌超過84%,228億市值憑空蒸發。
然而,壞消息還遠未結束。
周末休市期間,千山藥機再次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累計凍結金額達1.62億元。并且,因股價連續暴跌,劉祥華2980.8萬股(約占總股本8.25%)質押股票已經爆倉,跌破平倉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如此多的壞消息接踵而至。
資金鏈逐年承壓
千山藥機的主營業務為各類注射劑生產設備的生產與銷售,于2011年5月正式登陸A股。
歷年年報顯示,近7年來,其營業收入從2.64億元上升至2016年的7.64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也已經達到6.81元;歸屬凈利潤則0.51萬元上升至2.06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為0.44億元。
從這些數據來看,千山藥機經營狀況似乎差強人意。但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注意到,隱藏在繁榮表象背后的,是逐年緊繃的資金鏈。
千山藥機2011年至2016年財務狀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一方面,自2011年以來,千山藥機借款金額急速擴大,6年增長了25倍,由此產生的利息支出及其占扣非凈利潤的比例亦在不斷上升。這意味著公司的造血能力,越來越跟不上失血速度。
另一方面,千山藥機歷年投資活動現金流量金額總計高達-14.63億元,而這其中,除了2011年IPO時4.74億的募集資金,以及2012年的4278萬元之外,剩下的9億多元,都與借款有著莫大的聯系,可以看出其對投資熱情頗高。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十分殘酷。千山藥機投資的諸多項目,皆離預計的成效相差甚遠。
例如,梳理相關公告,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公司IPO時募集資金全部使用完畢,但5個可計算預投項目中,僅有一個收益達到預期;且時至2017年中,其旗下7家主要子公司中,僅有兩家盈利。
按照正常的邏輯,一方面不斷舉債投資,面臨著還本付息的壓力;另一方面項目、子公司狀況不佳,造血能力不足,于是只能借舊換新,窟窿越來越大。
如此境況下,當公司的信用出現透支,借不到新的錢時,逾期自然會出現,而后崩盤。
至于千山藥機是否發生了違約,進而導致各個賬戶及實控人劉祥華股權被司法凍結,野馬財經多次致電千山藥機,截至發稿暫無人接聽,不過一個應該注意到的細節是,公司上述借款中,有很多即由劉祥華擔保。
困局難解,國泰君安慘烈躺槍
千山藥機到底遭遇了什么,目前還未能完全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留給了各方一個無比棘手的難題。
首先,銀行賬號、股權被凍結,一定是債權人對公司未來發展失去了信心才會進行這一舉措。
其次,大股東的股權高度質押,承押方為國泰君安證券,原本在股價跌穿平倉線時,國泰君安應該可以賣出股票止損。
然而,由于這些股票被申請了司法凍結,且千山藥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在此期間大股東不得減倉(包括股權質押平倉),國泰君安目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股價繼續跌下去......
對于這一狀況,國泰君安相關人士亦向野馬財經表示,目前的確無法強行平倉。且其同時指出,即使現在可以強平,但具體操作也無法實現。
由于千山藥機每日交易量較小,不過在幾百萬元水平,而大股東質押了將近5000萬股股票,也就是6億多元,即便每天能賣掉400萬,也得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如此規模的出貨量,基本會直接砸跌停,使得股票喪失流動性,遑論現在如此多負面的情況下了。
更加尷尬的是,從理論上來講,重組應該是千山藥機唯一可行的出路,但由于控制人股權被凍,公司被調查,這條路想要走通,困難重重。
也就是說,問題不解決債權方很難愿意解凍資產;不解凍資產就沒辦法重組;沒辦法重組公司找不到出路,股價只能繼續下跌;股價繼續下跌被凍結的資產價值又要縮水……
各種狀況交織在一起,仿佛魔比斯環一樣,理不清頭緒。
如此來看,不僅是大股東、中小投資者被困其中,就連風險本該較低的股票承押券商都深困其中難以脫身,令人無限唏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連年擴張的借款不斷透支著增長乏力的造血能力,直至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千山藥機,這個正在絞肉的“修羅場”已經很難逃出。
但所謂前車覆后車鑒,正如上述國泰君安人士所說,“信用違約,今年只是剛剛開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