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月15日表示,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1月16日早盤,以萬科為代表的部分上市房企股價低開高走。截至1月16日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有142家,其中127家屬于房地產開放類,15家屬于園區開發類。
“從縱向競爭格局來看,未來上市房企的優勝劣汰將加劇。”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第一財經表示,央企、國企將住建筑用地轉化為住宅用地,這將加大對房地產企業服務的需求。一般企業不善于蓋房、物業管理和相關的社區管理,這就需要依靠專業的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具有成熟的開發經驗、先進的管理理念的龍頭房地產企業在未來的市場上優勢會更加凸顯,其業務量會有較大的增加。
樓市格局未來將發生巨變,對于上市房企而言是利好亦或利空,目前市場眾說紛紜。隨著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開啟,樓市供應格局巨變。從長遠來看,有市場人士表示,樓市供求的關系格局、土地供求的關系格局將被改變,這或將對上市房企帶來沖擊。
從短期而言,部分市場人士表示,無論是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還是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二者提供的住宅均只租不售,對商品房交易無法形成替代效應。同時,房地產企業迎來市場新機遇,開啟租賃住房的商業模式。此外,隨著央企、國企將住建筑用地轉化為住宅用地,這將加大對房地產企業服務的需求,利好龍頭房地產商,房地產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將加劇。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表示,國土部此次表態,顯示將在住宅市場的用地方面會逐漸放開集體建設用地。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當前在居住用地的放開方面,其實僅有租賃市場才有機會,其他領域其實不太可能一次性放開。而且真正對此類集體建設用地適度放寬政策的,也主要是一些大城市中的城中村和城邊村。
某大型券商房地產首席分析師表示,這為央企、國企的存量土地使用“開了綠燈”。過去很少會提及將央企、國企的建筑用地做住宅用地。當前一些大城市在土地增量市場有限的情況下,央企、國企會對此類存量用地積極盤活。多位市場人士稱,這將對“商品房、保障房、共有產權房、租賃住房”四元產品線提供更有保障的用地內容。
據業內人士分析,從長期來看隨著多主體、多渠道住房制度的推進,我國主要依靠商品房滿足國民居住的主體供應機制將被打破,在新的住房制度下,市場會形成買房和租賃均占據主體地位的格局,這毫無疑問會影響商品房供求關系,市場對商品房的需求減少進而影響到商品房的價格,同時也能抑制炒房影響房價,進而會沖擊房地產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
更為本質的是土地供應格局的改變或將影響上市房企。一般來說,從土地市場的用地來源看,主要包括國有用地和集體用地。過去多年,我國城市商品房開發的模式一般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從政府部門購得國有土地,然后進行開發并對外銷售。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在此種制度下,一些地方土地出讓部門有意無意地調節土地供應節奏,有意無意地調節土地供應節奏,且土地出讓價格一再走高,助推房價上漲。在土地供應主體多元化后,將緩解熱點地區樓市供需緊張局勢。
“具體而言,首先宅基地房只能在村內自己交易、小產權房不具備交易價值,此二者均無法進駐市場進行交易,這些均對商品房交易無法形成替代效應。更為本質的是整體而言租賃始終屬于消費,買房屬于投 資,這兩者之間無法實現直接替代效應,只有部分間接的替代效應。因此對于房地產企業影響沖擊有限。”前述房地產首席分析師說。
與此同時,我國樓市新格局將對上市房地產商將會帶來更多機遇。嚴躍進告訴記者,當前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租賃住房較少,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會開啟一種模式——加快進軍租賃住房。
在他看來,從橫向的不同主體來看,土地開發是房地產的**業務,后續進行項目開發的機會增加。但需注意的時部分土地的權屬是否明確,尤其是很多地塊若涉及諸多權屬爭議的問題或會延長此類業務的開發節奏。同時,從受益情況看,園區企業的受益機會更大,因為它們獲得了部分工業用地轉成住宅用地的機會,其土地估值也會抬升。此外這實際上也利好一些產業基金等,它們能夠尋找到一些新的發展機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