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10:52 | 來源:未知 | 作者:任飛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Wind數據顯示,從2016年11月開始,已連續4個月統計的單月“超期未募集”數量均超過400只。部分基金公司迫于消化“超期未募集”基金的壓力
本報記者 任飛
Wind數據顯示,從2016年11月開始,已連續4個月統計的單月“超期未募集”數量均超過400只。部分基金公司迫于消化“超期未募集”基金的壓力,紛紛打出價格牌以促募集,然而發行并非立竿見影。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眾多基金普遍降費的環境下,以壓價刺激銷量的效果被弱化,基金的銷售仍應立足產品業績本身。
打價格牌應對發行“堵單”
隨著近期基金的發行頻現“堵單”,基金公司紛紛下調管理費用,打出價格牌來吸引投資者。Wind數據顯示,2月底有40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而2016年11月、12月、2017年1月這一數據分別為412只、405只、415只。而基金公司發行的腳步沒有停下來,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存續公募基金共有4068只,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從3000只增至4000只,僅用了短短10個月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管理費率低至0.15%的貨幣基金數量合計71只,而貨幣基金管理費率通常是0.33%。從成立時間來看,這些管理費率較低的貨幣基金,大多是成立于去年四季度以后的次新貨基;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一個月內,已有28只基金發布召開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公告,已經投票決議或計劃降低基金管理費。其中,6只為債券型基金,2只為貨幣型基金,20只為混合型基金。
整體來看,此次基金費率調整幅度比較大,管理費率由0.8%到1.5%降至0.3%至0.6%。其中,有4只基金降幅過半,易方達瑞景、嘉實價值增強和博時滬港深成長企業等力度最大,管理費率由1.50%降至0.60%,信誠新悅回報的管理費率則由1.20%同樣降至0.60%。此外,易方達中債7到10年期國開行債券由0.30%降至0.25%。
降費存在“渠道”差異
盡管目前基金公司普顯降費誠意,記者從公告的細則中發現,有些基金的折扣只對特定客戶傾斜,此外,不同的銷售渠道降費標準也存在差異。
有的基金公司有意向參與定投的客戶傾斜。長盛基金旗下長盛量化多策略基金近期公告稱,活動期內,通過銀行渠道新簽約辦理該基金基金定投(含智能定投)的客戶,在定投(或智能定投)申購成功扣款一次后,從第二次申購開始享有申購費率5折優惠,而單獨申購組合內任一產品的,不享受此費率優惠。
有的則根據不同的網上直銷平臺給予不同的認購優惠費率。以國泰中證國有企業改革指基為例,通過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認購的優惠費率為8折,通過銀聯支付網絡認購的優惠費率是6折,而通過國泰基金京東金融官方旗艦店認購的優惠費率則為1折。
另一方面,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在此之前就已經打響了價格戰。市場上規模較大的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包括天天基金、好買基金、蛋卷基金、數米基金等,這幾家機構目前股票型基金與債券型基金的申購費率普遍為1.5%和0.8%;混合型基金的申購費率為1.2%左右;貨幣型基金不收取申購費,但一般會收取0.25%的銷售服務費。
目前,1.5%的基金申購費實際上已名存實亡。據了解,天天基金自2016年上半年調低費率后,目前絕大多數產品可以一折申購。蛋卷基金于去年12月9日全面開啟一折優惠,基本覆蓋其在售的所有基金單品。同花順旗下的愛基金于今年2月初開啟一折模式。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降低產品費率的初衷是為了“攬客”,此前各家基金公司的銷售策略上也頻出價格牌,但從各大基金公司反饋的實際效果來看,并非立竿見影。
有基金業內人士稱,倘若市場中的可購基金有限,費率降低確實對銷售的刺激作用明顯;但隨著基金發行數量的增多,以及前期“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仍待消化,降費現象較為普遍,因此,靠降低費率促銷售的成功率在下降。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