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0 07:1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農業銀行獲悉,該行仍并未恢復對P2P平臺的支付接口。上述平臺使用的是農業銀行提供給銀聯的支付通道
近日,有部分網貸平臺公告稱,此前被關閉的銀行支付通道已經恢復。這一度被市場解讀為部分銀行對P2P平臺的態度有所緩和。
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實際上并不存在誰為P2P平臺開放了支付通道,問題或出在P2P公司
收單機構在提交商戶屬性時,進行了篡改。
5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農業銀行獲悉,該行仍并未恢復對P2P平臺的支付接口。上述平臺使用的是農業銀行提供給銀聯的支付通道。
這一消息被市場誤讀為銀聯為P2P開通了支付通道,但銀聯公司也表示很“委屈”。
實際上,銀聯給各家銀行開通了支付通道,而是否同意交易的決定權在銀行手中。也就是說,可能有收單機構對P2P機構的屬性進行了偽造,給P2P平臺穿了“馬甲”,銀行在不掌握真實信息的情況下同意了該項交易。
對此,銀聯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復稱,根據監管要求和業務規范,銀聯會要求所有收單機構報送交易信息時明確交易場景和商戶信息等,以便于各家發卡機構根據風險情況和自身風控政策評估是否授權完成交易。
事實上,銀聯方面對于近年來,部分商戶和收單成員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編造商戶名稱、交易信息等違規行為,也有所察覺。
“對于違規操作,現在主要依托線下現場檢查。”有銀聯內部人士介紹,若要確認一家收單機構違規,操作起來并不簡單,可能需要現場檢查其網絡配置、IP地址連接,對各個系統接口進行核實等。
“這個其實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收單機構,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沒有真實的上報商戶的屬性,銀聯近些年一直在強調合規問題,但核查力度其實是不夠的,有很多也是事后才去追查,一方面是人手不夠,另一方面其實銀聯也沒有行政執法權。”有支付業內人士表示。
銀聯方面表示,正根據國家的監管要求,進一步加大對收單市場違規行為的核查和整頓:同時也歡迎持卡人就發現的收單違規行為,向銀聯微信曬單平臺進行投訴和提供線索。
今年1月22日,農行發布《關于立即停止與違規違約支付機構合作的通知》,要求各直屬分行電子銀行部等立即關閉全部涉P2P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交易接口。農行文件顯示,“近期,P2P網貸平臺風險事件頻發,涉及客戶群體及資金損失金額較大,引起社會和輿論廣泛關注。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向P2P平臺提供了農行卡支付通道,導致風險蔓延至我行,給我行聲譽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此后,包括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跟進該政策,暫停P2P支付充值等。
不過,亦有P2P平臺負責人同樣表示很“委屈”:前幾年P2P被認為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代表,部分平臺發布虛假融資標、涉嫌非法集資,或者就是為了卷款跑路進行詐騙,這些都是打著P2P的名義在進行詐騙或非法集資,對行業聲譽破壞極大。呼吁銀行等業務機構盡量避免“一刀切”政策。
作者:楊曉宴 王曉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