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12:2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質量協會的這項調查,主要內容包括營業廳服務、熱線、網銀手機銀行等。調查結果采用百分制,銀行業客戶總體滿意度為809分,與去年相比下降22分
客戶集中抱怨銀行營業廳等候時間長
中國質量協會的這項調查,主要內容包括營業廳服務、熱線、網銀手機銀行等。調查結果采用百分制,銀行業客戶總體滿意度為80.9分,與去年相比下降2.2分。
客戶抱怨率為29%,抱怨原因高度集中在營業廳服務方面,其中48%因營業廳等候時間長而產生抱怨,16%因服務態度而抱怨,13%抱怨業務辦理速度慢,11%抱怨營業廳網點少。昨天的隨機采訪中,一些用戶對銀行營業網點的等候時間過長,也是抱怨不少。
受訪者:“我也剛畢業,之前主要是學生身份, 不是享受貴賓服務,我最長一次大概等了半小時。”
受訪者:“人特別多,等候時間比較長。”
受訪者:“近一個小時吧,我會咨詢一下營業員,如果超過我的忍耐度的話,我會告訴營業員我先走了,問他們什么時候人比較少,我再來。但是他們一般態度就是你愛等不等的,不太好。”
營業廳服務沒有得到銀行足夠重視
中國質量協會分析稱,營業廳等候時間長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多家銀行過去一年在渠道整合和自助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但客戶對營業廳服務的需求仍沒有有效滿足。營業廳辦理業務平均等候時長超過20分鐘的比例為37%,與去年相比并沒有明顯改善。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澄說:“等待時間過長,一個是因為這些年隨著銀行戰略思想的轉移,現實的物理網點并沒有隨著很多新建小區的增加而同步地擴展,銀行也鼓勵很多交易從物理網點遷移到網上平臺,因此,就導致銀行對現有的物理網點的服務重視不夠,突出表現為網點布局不合理,網點的規模過小。”
客戶支付習慣發生顯著變化
與之相對應的是,客戶支付習慣正在發生顯著變化。近九成受訪者表示小額網上支付,會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
受訪者:“現在用微信支付比較多,因為綁定銀行卡了,支付比較方便。像打車、還有很多商家也開通了微信支付功能,用現金的反而少了。”
受訪者:“變化比較大,這一年多,之所以去銀行比較少,就是辦個卡,原因就是現在主要用支付寶和微信,很少用到銀行卡刷卡,很少用到現金。”
銀行支付地位受挑戰
劉澄說:用戶支付習慣的改變,已經動搖了銀行在支付體系的地位。
劉澄:“銀行并不能像以前一樣絕對地把控金融系統了,這種沖擊對銀行來講是致命性的。如果銀行不進行改革,不培養新的支付習慣,它就可能在未來的清算系統中越來越邊緣化。”
在劉澄看來,銀行應該在有傳統優勢的線下業務加強支付服務。
劉澄:“很多商業銀行的網上支付系統,做得也很不錯。之所以還有些問題,是因為銀行沒有真正的放下身段,和支付寶、微信競爭。按理說,銀行和支付相比,還是有它固有的優點的:第一,資金實力強;第二,在百姓中的信譽好;第三,現在支付寶發力的是線上業務,線下業務是它的缺陷,支付寶也在大力開拓線下業務,而在傳統銀行中,線下業務,比如:網點布局,是支付寶遠遠沒法和銀行比的,銀行要取長補短。”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