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滬指再次跌穿2700點,今年以來滬指已經累計下跌24.03%。號外財經發現,在新年的新股災中,基金業難逃噩運,1400余只股混基金累計下跌14.51%。不過,同期卻有114只股混基金實現了逆市上漲?它們到底長什么樣呢?
號外財經重點關注股市大跌期間逆市上漲的基金,從中描繪出這個令人艷羨群體的特征。
據wind數據顯示,114只股混基金年內逆市上漲,平均回報率為1.21%。雖然漲幅不大,但在泥沙俱下的新年開年,這已經是彌足珍貴了。號外財經注意到,上述114只基金中,去年下半年成立的基金有39只,占比34.21%。即,超過三分之一的抗跌基金屬于次新基金。抗跌基金成立日期集中在去年的五六月份,其中去年5月份成立的逆市上漲基金有19只,去年6月份成立的則有26只。
顯然,在逆市上漲的基金中,次新基金是一個顯著特征。
號外財經還發現,逆市上漲基金截至去年底的平均股票倉位是1.66%,極低的倉位是這些基金不受股市影響的重要原因。股債平衡型基金廣發套利,于2015年2月6日成立,今年以來凈值逆市上漲0.09%,該基金截至去年底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為22.67%,并且這是可比逆市上漲基金的最高倉位;有31只基金股票倉位不足1%,另有36只不足2%、10只不足3%。
其實,逆市上漲的基金還有一個重要特征,規模適中。號外財經據數據統計,上述逆市上漲基金平均資產規模為22.41億元,可謂是震蕩市的較理想的適中規模。
“一般而言,在熊市中,小規模基金操作靈活快捷,優勢相對明顯;在震蕩調整市中,規模適中的基金應對波段操作的能力較強;而在牛市行情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基金則能更好地應對贖回壓力,分享穩定的投資收益。”業內人士表示,在當下的震蕩市中,20億元左右的規模最適中,風險控制也較容易。
號外財經還發現,逆市上漲的冠亞軍均被一家基金公司摘得,易方達新享靈活配置混合A、易方達新益靈活配置混合I,兩只基金年內回報率分別為37.17%、15.85%;基金成立日分別為2015年5月29日、2015年6月16日,均為股災前夕成立;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分別為0.23%、0.27%,可謂是地板倉位;基金規模分別是28.44億元、25.10億元,規模適中。正因為各種特征最為顯著,所以抗跌性更為突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