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13:49 | 來源:長江商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5年3月,埃斯頓在A股上市。2024年,埃斯頓實現營業收入40.09億元,同比下降13.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凈利潤,下同)虧損8.1億元,為公司...
又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計劃赴港IPO。
6月4日晚間,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先企業埃斯頓(002747.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深化全球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提升公司國際化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是埃斯頓計劃赴港上市的主要原因。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5年3月,埃斯頓在A股上市。2024年,埃斯頓實現營業收入40.09億元,同比下降13.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凈利潤,下同)虧損8.1億元,為公司上市十年來首次出現業績虧損。
年報顯示,2024年,埃斯頓來自境外市場的營業收入為13.7億元,同比下降14.1%,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34.2%。
在A股IPO后,埃斯頓曾于2016年和2021年兩次實施定增。其中,公司2021年的定增募投項目“標準化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產業化項目”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9億元、凈利潤224.56萬元,低于預計收益。
擬赴港上市推進全球化布局
埃斯頓推進出海擴張。
6月4日晚間,埃斯頓公告稱,經充分研究論證,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公司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即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24個月或同意延長的其他期限)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并上市。
埃斯頓同時提示,本次發行并上市能否通過審議、備案和審核程序并最終實施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資料顯示,埃斯頓于2015年3月在A股上市。目前,埃斯頓的業務覆蓋了從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機器人工作站到智能制造系統的全產業鏈。
根據MIR睿工業數據統計,2024年,埃斯頓再次成為國內工業機器人、國產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最高的國產品牌,連續7年在中國市場國產品牌出貨量第一,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出貨量排名中位列第二位。
對于本次赴港上市的原因,埃斯頓表示,主要是為深化全球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提升公司國際化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2025年的經營計劃中,埃斯頓曾明確將加快全球化業務布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目前,埃斯頓在全球擁有75個服務網點,覆蓋歐洲、美洲、亞洲等主要制造業及經濟發達區域,擁有CE、UL、高標準功能安全等符合國際標準的安全認證。
埃斯頓表示,2025年,公司將繼續拓展歐洲、美洲、中東、東南亞等市場,關注新能源汽車、鋰電設備商等國內頭部客戶的出海機會,期望海外市場成為公司業務的重要增長點。
數據顯示,2024年,埃斯頓來自境外市場的營業收入為13.7億元,同比下降14.1%,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34.2%;毛利率32.66%,同比增加1.4個百分點。
上市十年首次虧損
推進赴港上市的背后是,埃斯頓當前業績承壓。
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上市之后,2015年至2018年,埃斯頓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由4.83億元、5119.05萬元增至14.61億元、1.01億元。
2019年,埃斯頓業績出現下滑,次年得以回升。
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至38.81億元、1.66億元,盈利能力達到上市后最高。
2023年開始,埃斯頓的業績再次走下坡路。
2024年,埃斯頓實現營業收入40.09億元,同比下降13.83%;凈利潤虧損8.1億元,同比下降700.14%,這也是公司上市十年以來首次出現業績虧損。
對此,埃斯頓解釋稱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公司收入實現不及預期,且毛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導致公司報告期內毛利額較上年同期顯著下降。2024年,公司期間費用增加,特別是人員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較多,一方面公司堅持長期主義,始終保持高研發投入,持續引進優秀人員并注重人才梯隊建設;另一方面由于銷售與預期差距較大造成費用率上升,增加經營虧損。
其二,受行業整體市場變化、需求疲軟、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埃斯頓的子公司普萊克斯、揚州曙光、英國翠歐、德國克魯斯經營業績與預期差距較大,公司結合資產評估及審計的結果,對上述4家子公司計提商譽減值合計3.45億元。同時,根據公司實際運營情況,對應收賬款、存貨、無形資產等計提資產減值合計1.22億元。
2025年一季度,埃斯頓實現營業收入12.44億元,同比增長24.03%;凈利潤1262.99萬元,同比增長93.43%。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自2015年3月IPO募資2.04億元之后,埃斯頓曾于2016年和2021年分別定增募資9.5億元、7.95億元。
其中,2021年的定增募投項目之一“標準化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產業化項目”原本預計在T+3年(即 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實現營業收入為2.7億元、凈利潤為3005.17萬元;T+4年(即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實現營業收入4.43億元、凈利潤5139.45萬元。
然而,2023年12月,上述募投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2024年全年,該項目實際實現營業收入1.19億元、凈利潤224.56萬元。
埃斯頓稱,由于市場競爭等因素,收入、毛利水平低于測算預期,導致該項目凈利潤低于預計收益。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