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14:44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思格新能源是一家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領域的企業,于2025年2月21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和法國巴黎銀行擔任聯席保薦人。...
成立僅兩年零八個月的儲能新銳思格新能源近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以“行業新秀”姿態沖擊港股IPO。其“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與火箭式增長的營收引發市場關注。
招股書顯示,思格新能源2022年5月成立,2024年前九個月實現營收7億元,較上年同期暴增近160倍,但亮眼數據背后,現金流壓力持續存在。
創始人出身華為
思格新能源是一家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領域的企業,于2025年2月21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和法國巴黎銀行擔任聯席保薦人。
招股書顯示,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成立兩年后,按產品出貨量計,思格新能源已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可堆棧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提供商,截至2024年9月30日,市場份額占比為24.3%。
公司僅用不到三年便以“全球第一”姿態沖擊上市,令人側目。
公開資料顯示,思格新能源創始人許映童現年50歲,此前為華為高管,擔任過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總經理、華為智能光伏業務總裁等職,是華為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干將。
目前,許映童直接控制思格新能源約10.18%的股權,并通過其控股實體(上海鷗集、上海谷廩、上海麥廩及上海麥塔)間接控制約39.10%的股權。
除許映童外,思格新能源核心高管團隊也大多來自華為,包括總裁張先淼、軟件部負責人劉秦維、全球品牌總監楊順霞等。
頂著“華為”光環的思格新能源,成立初期就通過多輪融資快速擴張。資本“催熟”下,截至2024年1月,思格新能源最新一輪融資時的估值已達42億元。
單一產品貢獻九成收入
作為一家光儲企業,思格新能源于2023年6月推出旗艦產品SigenStor。在招股書中,思格新能源表示,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這是全球首款AI賦能的五合一光儲充一體機。
據招股書介紹,該產品是將光伏逆變器、直流充電模塊、PCS、儲能電池和EMS融合為一體的AI優化的五合一光儲充一體機,采用模塊化及堆棧式設計。
作為思格新能源的“命脈”,SigenStor系列光儲充一體機貢獻了公司超90%的營收。
由于SigenStor的銷量快速攀升,思格新能源積極擴大產能。招股書顯示,思格新能源規劃在南通建設一座新的逆變器和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預計將于2026年投產。
思格新能源稱,該擴產計劃基于公司對于市場前景的樂觀預估,“全球可堆疊分布式光儲充一體機市場將在未來五年增長至3610 MWh,復合增長率達到87.8%”。
三年不到累虧五億元
然而,爆發式增長的思格新能源卻陷入“失血”困境。
從業績表現來看,公司2022年因并未開始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及銷售,營業收入為零;2023年及2024年前九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830萬元、7億元,營業收入呈“火箭式”增長。
營收暴漲的同時,思格新能源暫時無法實現盈利。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個月,思格新能源分別錄得凈虧損7620萬元、3.74億元和5340萬元,累計虧損達5.03億元。
由于思格新能源在擴大生產規模、拓展全球分銷商網絡、促進終端用戶增長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現金流持續“失血”。2022年至2024年前九個月,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分別為3610萬元、3.70億元和2.00億元,累計凈流出6.06億元;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出分別為1.14億元、9.3億元和2.36億元。
思格新能源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我們不斷開發產品及服務、開展營銷及銷售活動以提升品牌知名度、雇用更多人員、擴大客戶群及向海外擴張,我們收入的增加部分可能不足以抵銷費用的增加。”
面對虧損,思格新能源在招股書中將其歸因于業務擴張階段的必要投入,但其技術含金量與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仍待市場驗證。在資本狂熱與行業洗牌并行的儲能賽道,這家“三年速成”的明星企業能否真正穿越周期,或許比搶灘IPO更具現實意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