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09:35 | 來源:投資者網 | 作者:吳微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國內銷量最大手機品牌OPPO的供應商,已多元化發展的明美新能,其投資價值又有幾何呢?
???
?????《投資者網》吳微
????????2022年,消費電子遇冷已成為市場的共識,即使是被認為“全村人希望”的iPhone14,正式銷售后的表現也并不理想,市場一度傳出iPhone14放棄增產的消息。據CINNO Research統計,2022年上半年,除榮耀銷量有所增加外,OPPO、vivo、小米的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實,早在消費電子終端市場飽和、低迷之前,消費電子產業鏈上的一些公司就已提前布局,為公司尋找新的增長點。如消費電子鋰電池供應商欣旺達(24.970,-0.13,-0.52%)(300207.SZ),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布局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領域。
????????近日,主要為OPPO供應鋰電池組的企業廣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美新能”),回復了交易所的問詢,更新了招股書,其創業板的上市申請又往前推進了一步。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明美新能的產品涉及消費電子、工業電子設備、動力和儲能等多個領域。
????????作為國內銷量最大手機品牌OPPO的供應商,已多元化發展的明美新能,其投資價值又有幾何呢?
????????01
????????產能利用未飽和
????????明美新能的前身是廣州梁氏通訊電器有限公司,由香港商人梁昌明于1998年在廣州成立。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股權變更,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明美新能已成為一家港資控股、地方國資、機構投資人參股的多元化企業。
????????目前,明美新能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模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重要的鋰離子電池模組解決方案及產品提供商。產品涵蓋消費電子類、工業電子設備及二輪電動車類、動力類和儲能類等多個領域,主要客戶有OPPO集團、斑馬技術(ZBRA.US)、霍尼韋爾(HON.US)、大陸集團、遠景科技集團、雙一力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2019-2022年上半年期間,OPPO集團一直是明美新能的第一大客戶,長期為公司提供了30%以上的收入。不過,據CINNO Research統計,2022年上半年,雖然OPPO手機的國內銷量高達2200多萬臺,超過第二名榮耀,仍是手機銷量的冠軍,但與2021年的3600多萬臺相比,出現了39%的下降。
????????受此影響,2022年上半年,OPPO集團與明美新能的交易額僅為2.8億元,不及2021年全年8.59億元的三方之一。雙方交易額在當期公司收入中的占比也下降到了18.84%。
????????當然,為了擺脫公司對單一客戶的依賴,同時為企業尋找新的增長點,明美新能早已進行了多元化布局。其中消費電子類產品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已由2019年的62.51%下降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40.19%;而儲能類產品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0.12%上漲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19.99%。
????????不過,將公司業務線往儲能領域布局更多或是明美新能無奈之舉。2019-2022年上半年期間,明美新能儲能類電池模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1.82%、-7.16%、-0.43%和3.12%;雖然呈現上漲的趨勢,但儲能產品毛利率最高時的3.12%,仍低于消費電子類產品最低時的5.81%。
????????下游需求低迷,讓明美新能的產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閑置。如公司消費電子類/工業電子設備及二輪電動車類產品的產能利用率,雖然在2019-2022年上半年期間有所波動,但整體卻呈現下降的趨勢,其產能利用率由2019年的89.21%下降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70.37%。
????????明美新能動力類/儲能類產品的產量雖然整體上呈現上漲的趨勢,但產能利用率也一直不高,2021年最高時才僅有61.48%。2022年上半年,動力類/儲能類產品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最高時,其產能利用率也僅達到了48.68%;這意味著公司近一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交易所對明美新能產能利用率較低的情況也提出了質疑,并要求公司補充“動力電池產能先增加后減少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p>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IPO,明美新能擬募資新建年產1700萬個封裝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和年產220萬個封裝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兩個產能擴建項目。其中1700萬個新建產能主要生產智能手機和工業手持設備封裝鋰電池;而220萬個新建產能主要生產掃地機器人(9.240,0.15,1.65%)、滑板車封裝鋰電池。
????????如前所述,2022年來智能手機消費低迷,明美新能的主要客戶OPPO集團,其智能手機的銷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而在掃地機器人領域,科沃斯(70.050,0.06,0.09%)(603486.SH)、石頭科技(262.600,2.11,0.81%)(688169.SH)2022年的收入增速較2021年同期相比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滑;A股主要電動滑板車生產企業九號公司(39.820,-0.01,-0.03%)(689009.SH)其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更是跌到了個位數,不及2021年全年的零頭。
????????就消費電子等終端市場的發展趨勢,交易所也讓明美新能補充說明“(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消費電子類細分產品毛利空間是否存在被逐漸壓縮的風險,發行人成長性情況及可持續性?!?/p>
????????02
????????研發能力待加強
????????其實,除了對明美新能的成長性及可持續性存在擔憂外,交易所對明美新能的生產模式和技術儲備也提出了質疑。在招股書中,明美新能稱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模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而“鋰離子電池模組”與大眾認為的“鋰電池”在概念與定義上存在微弱的差異,鋰電池是一個總稱,包含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模組則是鋰電池中的一個細分種類,主要由電芯、智能管理系統(主要為BMS管理系統)和結構件構成。
????????從明美新能的采購情況和生產模式來看,公司主要參與鋰離子電池模組的封裝工序。即按照客戶要求,將采購的電芯按照一定的方式組裝、封裝后,加裝智能管理系統和其他結構件,最后交付客戶。在此過程中,明美新能并不生產電芯等鋰離子電池模組需要的核心部件,因此在2019-2022年上半年期間,其環保投入均未超過百萬元。
????????明美新能僅參與鋰離子電池模組的部分生產環節,加之目前公司整體規模較小,因此與德賽電池(43.880,0.17,0.39%)(000049.SZ)、珠海冠宇(21.330,-0.59,-2.69%)(688772.SH)等可比公司相比,明美新能的專利儲備也略顯不足。
????????截至2021年末,德賽電池擁有發明專利118項、實用新型專利605項、外觀設計專利12項,珠海冠宇擁有發明專利166項、實用新型專利456項、外觀設計專利12項;而明美新能僅擁有發明專利48項、實用新型25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
????????需要指出的是,明美新能公布的50項境內專利中,僅6項發明專利、3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通過日期在2019年之后。而公司的31項境外專利,申請通過日期最晚也在2014年。因此交易所讓明美新能補充說明“發行人(公司)核心技術是否為行業內通用技術,是否與行業發展階段和趨勢相符,技術前景,是否容易或即將被替代。”
????????在研發投入方面,明美新能也遠不及欣旺達、德賽電池以及珠海冠宇等可比公司。2019-2022年上半年,欣旺達、珠海冠宇的研發支出都高達數億元乃至于數十億元,在當期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在6%附近,而同周期內明美新能的研發費用率卻普遍在3%以下。
????????雖然受收入規模影響,德賽電池的研發費用率均在2%左右波動,但2019-2022年上半年間,德賽電池的研發投入普遍高于3億元;僅2022年上半年,德賽電池就已投入了2.62億元用于研發。而明美新能2021年研發支出最高時,也僅有8205.21萬元。對此,交易所讓明美新能“說明(公司)研發投入與經營規模、研發設計能力的匹配性。”
????????一方面,明美新能需要大額采購電芯等原材料用于鋰離子電池組的封裝;另一方面,公司的主要客戶是OPPO集團等大型消費電子企業;因此,在經營的過程中,明美新能存在應收、應付等會計欄目賬面余額居高不下的情況,也即在經營中,明美新能需要大量自身的資金用于周轉。
????????如2022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在當期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就達到了34.13%;應付賬款與應付票據賬面合計余額在當期流動負債中的占比高達63.72%。
????????因周轉需要,2019-2022年上半年期間,每個報告期明美新能都有1.7億元以上的短期負債,且多個報告期,公司的利息支出超過了1000萬元,而在此期間內,明美新能凈利潤最高時也僅有6705.09萬元。而受周轉壓力影響,2019-2022年上半年期間,明美新能的速動比始終未超過1倍。
????????終端需求減弱、研發能力遭遇交易所質疑,在獲得地方國資認可后,明美新能仍需要講好自己的故事,給企業找到高毛利率增長點,這樣才能獲得投資人廣泛的認可。(思維財經出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