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13:43 | 來源:券商中國 | 作者:未知 | [金融]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輪新股破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注冊制改革下,市場化定價導致部分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側面收窄了IPO后的漲幅空間,破發也因此增加。......
6個交易日8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這意味著新股穩賺不賠的神話徹底破滅。
從中自科技(53.470,0.57,1.08%)開啟的新股首日破發情況在逐漸蔓延,更為罕見的是,10月28日上市的科創板新股成大生物(80.370,0.90,1.13%)(688739)上市首日跌幅達27.27%,投資者中一簽便虧損15560元。
在市場人士看來,本輪新股破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注冊制改革下,市場化定價導致部分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側面收窄了IPO后的漲幅空間,破發也因此增加。
本周(11月1日到5日)又將有13只新股啟動網上申購。以往打新,只要中簽便意味著躺賺,但最近一周,新股中簽如中刀,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很多投資者既心痛又無奈。未來如何打新?華鑫證券指出,未來新股市場定價能力將成為投資者的主要競爭力之一,預計吃“大鍋飯”的時代或將逐漸過去,新股市場將繼續分化。差異化競爭時代,要求機構投資者對行業及個股基本面有更深入的理解、更精準的定價。
破發不斷
10月28日,科創板新股成大生物(688739)正式上市,發行價為110元。成大生物是今年以來第9只百元股,也被投資者寄予厚望,一度被看作是一只“大肉簽”。
然而上市首日成大生物不僅破發,而且收盤跌幅達到27.27%。若以中一簽500股計算,28日當日中簽的投資者若在最低價78.88元的位置賣出,中一簽便虧損15560元。
成大生物只是近期新股持續破發的個案之一。從10月22日開始,截至10月29日,連續6個交易日,8只新股上市首日遭破發,分別是深城交(31.400,-2.19,-6.52%)(301091)、成大生物、戎美股份(26.810,-0.90,-3.25%)(688739)、新銳股份(50.640,0.77,1.54%)(688257)、中科微至(72.200,-2.95,-3.93%)(688211)、凱爾達(40.200,0.68,1.72%)(688255)、可孚醫療(82.220,-0.23,-0.28%)(301087)、中自科技(688737)。
10月22日后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均是開盤就跌破發行價,平均跌幅7.72%;除凱爾達收盤價翻紅外,其他新股均以跌破發行價收盤,平均跌幅12.02%;若以上市首日成交均價測算,除凱爾達外,其他新股上市首日投資者平均虧損11.08%。
近期破發的新股
成大生物上市首日27.27%的跌幅,是近期8只破發新股之最。wind數據顯示,以上市首日漲跌幅來看,成大生物也成為自2002年以來,上市首日跌幅最大的個股。
自打新取消資金申購新股,改為市值申購以來,持股打新就成為了A股的制度紅利,而且這也是一個眾贏的政策。上一次出現新股首日破發,也是近兩年之前。
2019年12月4日,建龍微納(206.670,11.69,6.00%)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43.28元,發行市盈率為53.16倍。上市首日,建龍微納下跌2.15%,成為首只發行當日就破發的科創板股票。新股破發從遙遠的記憶瞬間來到當下,讓不少投資者猝不及防。
開源證券首席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從成熟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看,破發也是新股發行市場化的必經之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首日破發率高達40%,我國香港市場上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也達到15%左右。
主板新股可繼續打新
本周(11月1日到5日)又將有13只新股啟動網上申購,投資者究竟如何申購。首先浙江黎明(603048)和鎮洋發展(603213)作為滬市主板新股,因為主板新股23倍市盈率默認值下,可以正常打新。
其他11只為注冊制新股,目前目前巨一科技、天億馬、隆華新材已公布發行價,分別為46元、48.66元、10.07元。其中巨一科技和隆華新材發行市盈率均超過行業近1月的動態市盈率。
從募資金額看,從事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燦勤科技募資金達40億元,為13家新股中最高;預計募資3億元的隆華新材則是金額最低。
參考機構研報和行業觀察,熱門公司中,安路科技獲得申萬宏源(5.380,0.25,4.87%)、國泰君安(17.400,-0.12,-0.68%)、開源證券打新策略覆蓋,公司是FPGA芯片國產龍頭,2019年,公司FPGA芯片在中國市場排名第四,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一。
巨一科技所處的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行業,正是當下資本市場風向所在,公司已獲得英國捷豹路虎、特斯拉、蔚來汽車等輕量化車身智能連接生產線訂單。公司新能源電驅動系統產品主要供應給東風本田、廣汽本田、江淮汽車(15.430,-0.72,-4.46%)、奇瑞汽車等整車生產廠商。
“未來打新收益下滑是大勢所趨,這恰恰意味著新股定價機制更趨于合理。”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對個人投資者而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投資觀念,做好基本面研究。新環境下建議先對上市企業有充分的了解和認知后,再參與打新。
“短期新股破發會適當降低打新中簽難度,之后可能再次恢復到打新較易賺錢模式,在成熟市場,牛市時代打新賺錢概率也很高。隨著注冊制深入和市場供應增加,國內股市需要多次這樣的打新盈虧循環,才可能與成熟市場接軌。”寶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說。
破發新股發行市盈率較高
注冊制實施以來,新股上市后跌破發行價的例子并不鮮見,但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極少。
為何近期新股密集破發。中信建投(28.880,0.59,2.09%)認為,注冊制新股詢價新規加強了新股定價市場化,使得報價博弈加強、難度加大,出現首日破發在預期之內。
2021年9月18日,針對網下投資者抱團報價的現象,監管機構相繼發布了科創板、創業板網下配售新規,宣布將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并取消新股發行定價與申購時間安排、投資風險特別公告次數掛鉤的要求。
深圳一位投行人士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指出,原來機構投資者網下打新容易抱團報低價,給二級市場留出了更多上漲空間,而監管層調整網下配售規則后,原來報價最高的10%的人會直接出局,現在最多只讓報價最高的3%的人出局,增強了發行人的定價權。同時,監管層對抱團報價行為進行了嚴格監管,這樣導致新股發行價整體變高。
Wind數據顯示,近期8只破發新股中,除中自科技發行市盈率為27.94倍外,其余7只新股發行市盈率均超出主板新股23倍市盈率的默認值,并且超出行業近1月的動態市盈率,實現了超額募資。
自9月18日詢價新規實行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普遍提高,超額募資成為新現象。同時上市首日的“回報”率也顯著降溫。具體看,今年9月上市的40家新股,科創板平均發行市盈率最高,為33.45;創業板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1.25;主板平均發行市盈率26.53。
進入10月,創業板及科創板新股的市盈率平均數都高于9月份。具體看,今年10月共有32只新股上市,科創板平均發行市盈率同樣最高達35.77;創業板平均發行市盈率為34.43,主板為22.75。
同時,9月18日已完成發行的26只新股中,17只均實現超額募資,相比詢價新規前IPO募資不足的情況,已大為改善。
但新股定價博弈之下,得失也在一念之間。有業內人士指出,詢價新規實際上變相提高了新股發行報價(鼓勵機構按照合理的價值進行報價,不用再特意降低報價,這就導致新股發行估值明顯提升,相當于提前透支了上漲空間)。
深圳一位投行人士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也認為,新規實行后,大眾風險偏好下降,“稍微負面一點的消息都可能影響投資者心態,同時募資階段的機構態度也會影響大眾判斷。”
破發密集打新仍然盈利
實際上,老股民對于破發并不陌生。
復盤歷史,自A股開市至今,曾出現七輪新股破發潮。申港證券統計,自2010年至今,上市破發的股票共計150家,主要集中在2010-2012年3個年份。2010年首日破發共計26家,2011年首日破發77家,2012年首日破發41家。此后2013年9月、2015年12月、2019年1月和2019年12月分別有1家公司上市首日破發。
但破發持續下,打新并非就無利可圖。一位來自一級市場的創投機構高管對證券時報表示,2012年全年有41只新股破發,但從歷史數據看,當年的打新收益依然非常可觀。”道理很簡單,新股密集破發之后,導致很多無法承受破發風險的投資者退出了申購,使得新股的中簽率大幅提升。新股上市后的漲幅雖然整體降低了,但由于中簽率的大幅提升,導致2012年的打新收益依然非??捎^。”前述創投人士表示。
雖然近期新股出現接連續破發,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注冊制新股刷新了不少上市首日漲幅記錄。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首日漲幅超過10倍的新股就達到3只。今年7月登陸創業板的讀客文化(15.210,0.09,0.60%)上市首日暴漲1942.58%,接近20倍。納微科技(78.480,3.98,5.34%)、力量鉆石(291.940,3.64,1.26%)兩只新股也分別在上市首日收漲1273.98%、1112.42%。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注冊制新股至少誕生了7只中一簽賺10萬以上的大肉簽。
其中今年3月登陸科創板的極米科技(538.300,27.40,5.36%),發行價定為133.73元,上市首日以530.01元收盤,大漲296.33%,若以當日收盤價計算,中一簽可賺19.81萬元。
事實上,短期內公司的估值可能會受市場情緒的影響,但長期來看決定公司估值的核心因素應是公司自身良好的成長性。首日破發并不代表定價就高了,上市首日破發的建龍微納很快就回到發行價之上,截至2021年10月27日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了355%;首日不破發也不代表定價就合理,一段時間交易之后破發的公司也屢見不鮮。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以后隨著A股上市板塊的越來越多,新股發行越來越快,首日破發現象也會見怪不怪了,所以投資者打新時也要多留個心眼,不能再盲打了。當然有時破發股也許又是一個二級市場短線抄底投機的大好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