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11: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海信官宣正式贊助2022卡塔爾世界杯的背后,是“大頭在海外”的全球化戰略漸行漸近,全球化布局正從點到面,從理想照進現實,縱橫大航海時代。海信集團......
【藍科技觀察】海信官宣正式贊助2022卡塔爾世界杯的背后,是“大頭在海外”的全球化戰略漸行漸近,全球化布局正從點到面,從理想照進現實,縱橫大航海時代。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在今年海信開放日論壇上,回答海信營收增長曲線后在不確定中堅持“確定性”的秘密,并預測海信海外收入最快三年將反超國內。
海外收入成穩健增長“壓艙石”
海外收入持續增長已經成為海信業績保持穩健發展的一個關鍵“壓艙石”。
“海信已經很好地做全球布局,而且在并購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品牌,成功實現了消化整合與共同運營。現在,海信的海外銷售占比已超過40%,這意味著海信作為一家中國公司變成一家跨國公司的基礎條件其實已經具備了,這一點特別棒。”
2021年前三季度,海信集團實現海外營收526億元,同比增長38%,在總營收中占比升至42%。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此前訪問海信時指出。
近五年,中國企業接棒日韓、歐美企業,逐漸在全球家電市場占據主導。尤其是海信以ULED電視、OLED電視、激光電視“三駕馬車”并驅,馳騁歐洲杯、世界杯等全球頂級賽事,在高端彩電市場快馬揚鞭。可以說,在充滿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浪潮之中,海信全球化發展“巨輪”正以確定的節奏穩健遠航。
全球化跨越邁向“百年企業”
回顧歷史,海信的國際化發展之路“航跡”清晰可見,代表著中國企業從加工制造向自主創造的一面旗幟,也代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品牌的革新升級路徑。1996年布局南非開始,截止目前海信“大頭在海外”的發展戰略已提出15年時間,業務布局深入到歐洲、北美、大洋洲以及非洲的160多個國家,戰果顯著。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海信全球化的持續深耕,是其對長期主義的有力腳注。
著名財經觀察家秦朔先生在海信開放日發表《長期主義與百年企業——可持續發展背后的密碼》演講,秦朔表示,海信在20多年前就提出要做“長壽命”的企業,海信發展的確定性,源自海信的長期主義特質。
“我們思考了很久,大致可以得出4個結論:第一,堅持長期主義的執念;第二,是對產品和技術的追求;第三,是保持風清氣正的價值觀基石;第四,是進行全球化的布局與發展。”當天,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解碼海信增長的內因,長期主義居于首位。
百年企業“不吃老本” 耐得住寂寞
毫無疑問,基業長青是全球優秀企業都有的夢想和追求。在日本,歷史超過1000年的企業有7家,百年企業超過2.5萬家,數量在全球范圍居首;其次是美國,百年企業超過1.2萬家。
這些百年企業的共性,絕不是依靠吃老本,而是在不斷適應市場和用戶,通過服務創新、技術創新,用工匠精神成為永續經營的紐帶。這些百年企業的共性,是不斷通過創新強化自身核心優勢,是以構建長期主義和提供好產品好服務為出發點。
“百年海信”也是海信人長期奮斗的愿景。站在百年海信的視角上看,“技術立企、穩健經營”經營戰略是其達成“百年海信”的有力支撐。基于穩健這個要求,在產業拓展上,海信堅持資源共享性和技術相關性這兩大原則。從電視不斷拓展產業門類,成為世界上極少同時在黑電、白電和廚電三大業務板塊完整覆蓋廣義家用電器領域的企業,成為未來最有可能全面滿足并解決家庭智慧需求的企業。
對于堅守長期發展的企業來說,就不會追求面子上的大集團和上市公司,也不以高回報高利益為核心目標,不求一時輝煌,但求長久擁有。從這個角度來說,海信穩健發展的腳印,甘于寂寞、專注技術,既吸取歐美、日本百年企業成功之髓,同時以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企業文化、技術創新創造中國企業管理的范式,其成長性和未來前景不可低估。
(圖為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