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10:08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吳蔚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數據終端的歷史演進軌跡來看,從臺式機到筆記本電腦、再到智能手機,數據終端的迭代總是指向移動性更強、數據量更大的載體。手機誕生之初名為“手提電話”,僅具備通話功...
????????“吉利造手機”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汽車與手機兩個行業同時引起巨大震動。在手機業驚呼“狼來了”、汽車業非議“反向操作”并非良機的喧嚷中,能否“東風壓倒西風”的爭議僅論及表層,吉利構建“車機一體”乃至“天地一體化”概念的實質還是指向“去汽車化”這個趨勢。
????????應該說,“吉利造手機”此舉并非意料之外。在吉利構建“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中,恰恰缺失了目前應用場景最為廣泛、鏈接生態最為多樣的手機一環。由此不難理解吉利發布的官方新聞通報中引用的李書福9月28日與武漢經開區簽署合作時的闡述:“手機是快速迭代的隨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件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未來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依法構建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手機可以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
????????從數據終端的歷史演進軌跡來看,從臺式機到筆記本電腦、再到智能手機,數據終端的迭代總是指向移動性更強、數據量更大的載體。手機誕生之初名為“手提電話”,僅具備通話功能,與電腦功能的融合,令智能手機逐漸“去手機化”,通話功能反而不斷被邊緣化。汽車未來也是如此,原本僅具備代步功能的汽車,在逐漸智能之后也將“去汽車化”,成為下一代移動數據終端。正如業內資深專家羅清啟所預言的,未來的汽車是半導體和軟件的附件,汽車將成為一個生活中最為復雜的通信產品,也是巨量數據的生產機器。作為一個硬件裝置,汽車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跑“路”而是跑“數據”。也就是說,汽車正成為我們進入更大數據世界的端口,它在不停生產數據。目前,這個數據世界也正急遽變化,并將成為真正形而上的汽車產業。因此,真正的汽車革命不應是“去部件化”而是“去汽車化”。未來,汽車不再是一個被駕駛的工具,也將不再是一個帶有極度個人色彩的工具,它應該是整個社會汽車系統的一部分,是龐大的交通移動數據云這個調控系統下的移動終端。
????????類同電腦與手機的現狀,未來汽車與手機之間注定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將是“車機一體”的關系。汽車企業造手機,手機企業造汽車都是順理成章。事實上,蘋果、華為、小米、OPPO……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廠商都以不同形式加入了造車大軍。反觀汽車企業,在吉利宣布造手機之前,只有特斯拉公開過造手機計劃。盡管與造汽車的高門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造手機的門檻并不高,在智能手機已經步入成熟期的當下,找到一家物美價廉的手機代工廠可以說是易如反掌,然而,吉利和特斯拉想要造的并非是簡單意義上的手機。
????????據媒體報道,吉利手機定位高端,計劃售價5000元以上,目標用戶不僅僅是吉利車主。目前透露的最大亮點是可配合吉利的低軌衛星系統實現衛星通信功能。此外,吉利還會自主研發手機芯片。而馬斯克要做的特斯拉Model π手機據稱與星鏈計劃的衛星連接,手機永久免費上網,而且上網速度快,全球無死角覆蓋,信號不受天氣影響,還有腦機連接、挖礦、太陽能面板充電等神奇功能。不難發現,吉利和特斯拉雖是從汽車出發,但不止于汽車,不止于手機,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隨著新技術幾何級數的突飛猛進,“車機一體”的未來或許指向機器人,或許會演化為移動的生活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當汽車作為一個完整的實體實際上已經開始解體,基于汽車作為一個實體的產業競爭理論也已經開始融化,因此這類理論很難用于解析當下汽車產業的變化。正如李書福所言,當今世界已進入科技自由探索、產業跨界融合的時代,傳統思維、單領域思維、單向思維已經不適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由此可見,手機業和汽車業孰強孰弱、誰將“大魚吃小魚”的競爭理論可以休矣。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