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12:0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不掌握核心零部件,就難以定義產品,難言產業鏈安全,也難以徹底化解產業鏈被卡脖子的危局。尤其是當激光電視在全球市場近幾年持續逆勢增長,成為整個彩......
【藍科技觀察】不掌握核心零部件,就難以定義產品,難言產業鏈安全,也難以徹底化解產業鏈被卡脖子的危局。
尤其是當激光電視在全球市場近幾年持續逆勢增長,成為整個彩電市場一道別樣多彩的風景線而商機倍增背后,潛在的危機也進一步凸顯。即在激光器、芯片、鏡頭、抗光幕等核心器件仍沒有完全擺脫進口,而這些組件占據原材料成本六成。
當前,國產創新加速替代,在這場爭分奪秒的競逐中,海信作為激光電視行業的領頭羊,從研發之初到數次迭代至今十多年間,一直在追求激光電視產業鏈條關鍵零部件的“最優組合”。
在海信的牽引下,中國彩電企業能否推動激光電視繞出液晶電視“缺屏少芯”的囧途?對此,業內普遍認為,目前激光顯示企業在激光器、DLP芯片、精密光學鏡片等關鍵零部件上還要突破,激光電視普及需要進一步降本和小型化。
激光電視產業化發展不能只依賴一家企業,更需要國家戰略支持,以群策群力,眾人拾柴火焰高。
實際2015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將激光顯示確定為未來10年我國重點發展的新型顯示技術;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將激光顯示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顯示項目的首位,明確加速激光顯示的產業化進程;從2016-2018年科技部連續三年設立重點項目,支持激光顯示(包括激光電視)整機、模組、器件和材料的關鍵技術的研發;2021年,激光顯示用芯片被列入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預計三年國產化升至80%
激光電視核心部件國產化正加速。海信激光顯示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劉顯榮透露,激光電視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國產化已經全面開展,預計3年內國產化比例將提升到80%。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則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國激光電視產業鏈企業,正圍繞芯片、高品質鏡頭、激光器、屏幕等核心部件進行技術升級開發,今后3年至5年,國內的激光顯示將實現從技術領先到產業領先的跨越。此前,許祖彥團隊完成了中宣部委托、工信部下達的“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研究”國家智庫重大戰略咨詢課題,該課題提出建議:以激光顯示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百花齊放,開發諸如電子紙顯示在電子書等領域、發光二極管(LED)顯示技術在室內外大屏幕顯示方面的特色市場。
許祖彥認為,我國激光技術和產業已邁入國際領先行列,在關鍵材料、元件、技術、整機及專利等方面已具備自主可控發展產業的條件。從技術到產業,應該說,在這個領域中國企業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有能力結束進口顯示產線的歷史。
全球玩家加入鯰魚效應凸顯
最新數據顯示,相比彩電行業的持續低迷,2015年至2020年激光電視的年度復合增長率達到181%,預計今年同比增長超80%。目前,中國市場上可監測到的激光電視品牌數量已經有34家。與此同時,激光電視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開始“全面起勢”。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海信激光電視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195%,銷售額同比增長132%。
隨著激光電視的“蛋糕”越來越大,三星、索尼、LG及愛普生、惠普、明基等全球玩家不斷加入,激光電視核心部件的高成本,更促使國內各龍頭企業紛紛加緊激光電視核心部件研發。
一個是激光器。在技術端,激光電視最重要的激光器有望實現自主研發,從而降低成本,激光電視的成本結構也更為分散,利于逐個擊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發的復合光腔綠光In GaN激光器最新進展和成果,是目前國內率先能提供國產綠光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的單位。
據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平介紹,In GaN激光器主要是應用于移動顯示低功耗的垂直腔的激光器,以藍、綠、紅激光器為核心器件的激光顯示可覆蓋各種尺寸。采用InGaN四元合金和ITO限制層增加了激光器外延結構設計的靈活性和制備的相容性,大幅提升了量子阱增益區的發光均勻性,綠光激光器斜率效率提升到0.67。
大屏顯示“百花齊放”
在投影顯示光源芯片方面,海信、三安光電和芯視元電子都在加碼布局,持續深耕。
三安光電正嘗試研發激光顯示芯片。目前,三安光電2021年第四季度將量產4W藍光激光顯示芯片,2022年第一季度將試量產1W綠光激光顯示芯片以及1.5W紅光激光顯示芯片。三安光電副總經理張中英指出,目前藍光部分有望走向商品化,綠光部分還有發展的空間,紅光相對落后于藍光和紅光,朝著2W以上更低的電壓方向努力。
南京芯視元電子公司總經理何軍表示,已經開發了適用于激光電視的0.52、1080P的芯片,該型號芯片的量產,將大力推動激光電視國產化進程。
顛覆電視平面顯示形態
鏡頭作為激光電視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光學集團有限公司在光學鏡頭的國產化推動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中光學已成為全球投影顯示系統核心光學部品的供應商,擁有光學、結構、散熱等仿真技術手段,3LCD、DLP、LCOS的投影顯示、3D打印、AR-HUD、智能車燈投影等光學引擎設計與批量制造能力。
在抗光幕布方面,光峰科技的核心器件事業部研發出了柔性可卷曲的菲涅爾波導屏,具有廣視角、無亮斑等優勢,同時可以實現屏幕頂部的漫反射,通過消除反射殘影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觀影效果。尤其是,海信不久之前推出的卷曲屏激光電視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它不僅在全球率先實現了民用卷曲屏幕,也打破了電視的平面顯示形態。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白皮書預測,到2026年激光電視的出貨量將達到178萬臺,激光顯示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空間,但還面臨高成本的問題,上游廠商需在核心部件自主研發上下足功夫。瞄準這一戰略方向,頭部企業已開始施展拳腳,激光電視核心部件國產化將如何突破“限高桿”,值得持續觀察。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