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08:50 | 來源:中國證券網 | 作者:張艷芬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然而,根據警方通報,不少銀行支行的員工被犯罪團伙“拉下水”。5月9日,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通報,排查出近百個用于電信詐騙及洗錢的銀行對公賬戶。這些賬戶由多家...
“洗錢圈”流行著一句話:誰掌握的對公賬戶最多,誰的資金就最安全。這句話揭示了對公賬戶在地下錢莊跨境“洗錢”中的作用,更是監管部門打擊的重點。
據了解,從收購個人信息、注冊公司、到販賣對公賬戶,這樣的“一條龍”服務已經形成洗錢黑色產業鏈。近期不斷有各地警方打掉販賣銀行對公、對私銀行賬戶的產業鏈團伙。
5月14日,石家莊警方對外宣布成功偵破特大販賣銀行卡案,打掉組織辦卡團伙3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70名,繳獲涉案銀行卡1萬余套,涉案金額達5000余萬元。
這是迄今為止,河北省公安機關打掉的規模最大的、直接為境外電信詐騙團伙和地下錢莊非法提供對公和個人銀行賬戶的犯罪團伙,也是今年全國范圍內打掉的最大販賣銀行卡通道。經查,該團伙自2019年以來組織人員大量非法辦理、出售銀行對公和個人銀行賬戶,直接出售給境外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和地下錢莊。
銀行在監測對公賬戶洗錢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在客戶身份驗證時,銀行會核實資料的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對公賬戶材料被套用的情況。
然而,根據警方通報,不少銀行支行的員工被犯罪團伙“拉下水”。5月9日,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通報,排查出近百個用于電信詐騙及洗錢的銀行對公賬戶。這些賬戶由多家銀行客戶經理,在明知犯罪團伙用于違法目的情況下違規辦理。
一個銀行對公賬戶為何成為洗錢領域的“金牌”工具?
作為一家第三方反洗錢服務公司,徵悠咨詢總經理周峰告訴記者,對公賬戶與個人賬戶相比限額更高,往往無法有效識別賬戶真正使用者,正是這個特性被犯罪份子利用,得以隱匿身份。買賣對公賬戶可以為非法犯罪活動提供便利,把此類公司賬戶用于洗錢、逃稅、電信詐騙等方面。
“此類公司的賬戶由不法分子控制,他們利用這些賬戶隱匿真實的資金來源,制造復雜的資金交易,即便是警方追查到這些賬戶,也很難找到背后真正控制賬戶的人。”周峰介紹稱。而在資金交易方面,此類公司賬戶資金劃轉往往使用網銀,鮮少到銀行柜面辦理業務,網上銀行的IP地址常常出現在中國香港、菲律賓、柬埔寨等地。
介紹對公賬戶的黑色買賣鏈條時,周峰表示:“對公賬戶買賣是與個人或公司信息泄露緊密相關的,加上公司注冊便捷,資本可以約定期限到賬,注冊成本低廉,往往采用一套個人信息注冊多家公司的方式。所以,對公賬戶買賣往往是一整套資料的交易,甚至包括了法定代表人手執身份證件照片等證明信息,初步完成驗證。注冊完成對公賬戶后,就容易為資金創造交易背景,購買或偽造交易單據,使得資金轉移名正言順。”
洗錢的本質將非法獲取的錢財“合法化”,其引起的無規律性資金流動影響了金融市場的穩定。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在反洗錢方面力度空前加強,對銀行、券商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等涉及反洗錢的罰款呈現“巨額化”。而處罰原因多包括“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與身份不明客戶進行交易”“未按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等反洗錢規定。
根據徵悠咨詢的統計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共計18個省份的38家人民銀行總分支機構行使了反洗錢行政處罰權。隨著罰單數量的大幅增加,相比于上一季度(26個省份)受到處罰的地區分布范圍減少,但處罰金額反增,從側面反映反洗錢罰單平均罰款額在明顯上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