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2 02:49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張志偉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貸款利率與市場利率聯動性增強,LRP將由市場競價產生,這不同于計劃色彩濃重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因此,銀行之間的競爭會比以往激烈,特別體現在對具有強談判能力的大客戶的爭奪,客戶分層現象會加劇。
距離8月20日首次公布LPR報價,時間還不滿兩周,政策并沒有產生所謂轟轟烈烈的效果。政策平滑過度是市場各方期望的,也符合金融業的特質要求。但這一重大的、市場化的貸款定價機制對商業銀行的變革要求是長遠的、深刻的,特別對中小銀行而言。
各大銀行對LPR的影響也并沒有諱莫如深。在半年報業績發布會上,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建行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已達到56%,遠超于央行要求三季度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達到30%的目標。由于未雨綢繆,對新政策變化相對輕松。其實,這樣的相對輕松也非建行所獨有,招商銀行稱,總體上看,銀行的利差水平可能略有收窄,但整體可控;中信銀行對新LPR影響的分析顯示,從貸款端單邊變動角度看,新LPR總體影響有限。
雖然相對輕松,但影響并非可以忽略不計。建行稱,就個人房貸而言,目前在報價和實際執行價格之間會有5-6個BP的差,今年預計影響利息收入約1億元。
如果報價和實際執行價格之間差距擴大,自然就會更深度影響利息收入。這種“擴大”并非只停留在假定上,在全球步入降息周期的,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仍未消除的背景下,客觀上存在降息的需要,下調與LPR緊密掛鉤的MLF利率是應有之舉。某商業銀行稱,如果MLF下調20BP,疊加第一次LPR定價影響,對今年年內收入可能形成1.7億元的影響,明年約是18.6億元的影響。
LPR對商業銀行收益的影響是顯性的,比較容易估算,對銀行管理方式的深度影響卻是更深刻、更深遠的。
貸款利率與市場利率聯動性增強,LRP將由市場競價產生,這不同于計劃色彩濃重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因此,銀行之間的競爭會比以往激烈,特別體現在對具有強談判能力的大客戶的爭奪,客戶分層現象會加劇。對小客戶管理的精耕細、銀行如何管理風險、IT系統如何調整等等,也是競爭的重要內容。
對銀行來說,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修煉、提升“內功”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中小商業銀行而言。中小企業談判能力相對大銀行不具有優勢,存在著缺乏高水平的風險篩查和定價的人才、系統基礎及技術體系、風險管理能力不足、不良貸款處置能力薄弱等問題,在商業銀行競爭分化過程中,如何保持競爭優勢,甚至實現成長逆襲,不僅僅是需要動一番腦筋了。
有挑戰就有機遇,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低利率貸款就會不斷地流到優質中小企業的“田間地頭”,這些被“灌溉”的中小企業盈利空間會進一步打開,特別是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選擇組合類的資產,探索投行化之路,這樣的差異化路徑顯然還有不少。
建行除了大力改革針對小微企業服務方式、方法,今年以來,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提出“第二發展曲線”概念,即B端賦能,G端連接,C端突圍的三大發展戰略。大銀行都如此拼,小銀行就更不應該怠慢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