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網站披露南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京證券”)于近日更新招股書。此次南京證券的排隊狀態已變更為預先披露更新,相距其上一次2017年2月17日的報送已過去一年有余。
作為地方證券的南京證券IPO之路也是一路崎嶇。南京證券早在2012年就謀求在A股上市,在進入上市輔導前,因其保薦上市的新大地財務造假案曝光被連累,新大地和南京證券雙雙被證監會立案稽查。之后,證監會對南京證券作出警告并暫停保薦業務6個月,對新大地項目保薦人胡冰和廖建華處以罰款和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015年,南京證券試圖采取“曲線上市”通過借殼實現上市。2014年底,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紡股份(8.010, -0.07, -0.87%)”)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后又公告稱此次重大事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而標的公司正是南京證券。但最終以南紡股份發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結束。
在A股屢次碰壁的南京證券在2015年10月28日轉場登陸新三板市場,但并未終結其IPO的愿望。2016年6月,南京證券在公告中稱,其與中信證券(17.940, 0.07, 0.39%)在2012年簽署的上市輔導協議依然有效,“目前仍處于上市輔導期。”并在2016年10月26日起暫停在新三板轉讓,并暫定股票恢復轉讓日期不晚于2017年4月20日。
南京證券此次計劃登陸上證所,發行不超過82466.65萬股股票。盡管中信證券為其上市輔導機構,但南京證券的保薦機構為東吳證券(8.510, 0.03, 0.35%),聯合主承銷商有2家,分別為東吳證券和華英證券。南京證券表示,募集資金擬用于補充資本金、增加營運資金以及擴大業務規模。
經紀業務和信用交易業務為南京證券的優勢業務,也是其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經紀業務的收入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最多。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個報告期內,南京證券證券經紀業務分部營業收入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3.67%、51.81%、41.06%。
相比經紀業務和信用交易業務,南京證券的自營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則相對薄弱。投資銀行業務則為南京證券的“短板”,2015年、2016年、2017年,該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分部營業收入占公司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9%、17.12%、6.48%。
業績方面,南京證券2015年至2017年的營業收入及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一直處于下滑狀態。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相比2014年增長111.08%,而2017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僅為人民幣13.8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更是從2015年的14.13億元,跌至4.11億元。
一家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近三年業績下滑屬于券商行業普遍存在的情況,“目前券商股的市盈率也處于低位。回顧2015年,券商業務處于頂峰,在之后大部分券商的業績都有所下滑。”
南京證券此次能否成功闖關IPO引發行業的關注,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一方面,南京證券的業績并不出眾,而今年上報的券商擬IPO數量較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另一方面,管理層對于券商上市較為支持,預計此次IPO的難度并不會太大。”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