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全通教育(8.800, -0.17, -1.90%)發展,上市第二年即成為當時A股第一高價股,2015年5月13日,更是飆漲至467.57元的歷史最高價,但緊隨其后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即回落了一半,至今已較最高價下滑98%
2014年1月21日,全通教育集團(廣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通教育”,300359.SZ)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至今已滿四年。其間大起大落,引人注目。
2018年1月26日,全通教育發布2017年業績預告,預期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0.6億-0.75億元,同比降低27.14%-41.72%;營業收入為9.77億-10.26億元,同比增幅僅為0%-5%。
回望全通教育發展,上市第二年即成為當時A股第一高價股,2015年5月13日,更是飆漲至467.57元的歷史最高價,但緊隨其后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即回落了一半,至今已較最高價下滑98%。
昔日“妖股”亦頻頻遭受股東減持套現,并引發證監會關注。2017年8月17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陳熾昌及妻子林小雅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因隱瞞股份代持關系違規減持被處以60萬元罰款。
截至2月2日收盤,全通教育股價報收8.97元/股,下跌1.21%,創一年來歷史新低。
凈利潤增長疲軟
全通教育2005年成立,前身為中山市全通教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0年完成股份改制,企業名稱變更為廣東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再度更名為全通教育集團(廣東)股份有限公司。
全通教育屬于教育信息化行業,采用與基礎運營商合作發展的模式,構建信息化系統平臺,為中小學校(幼兒園)及學生家長提供溝通互動服務和學習輔導、學習資源等產品。
翻閱上市年報可以發現,2015年為全通教育的頂峰時期,此時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抑或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資產總額,均實現高速增長。
這一年,全通教育也構建起四大業務板塊,包括家校互動升級業務群、E-Saas(Education-Software as a Service)業務群、學科升學業務群及繼續教育業務群,后兩者通過并購發展。
到了2016年,營業收入雖然增長了122.58%,但是凈利潤僅上漲9.99%。2017年業績預告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表現更為難看。
對此,全通教育從四個方面解釋其原因,包括業務結構變化及調整的持續推進,EdSaaS業務帶來的成本增加;控股子公司湖北音信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凈利潤未達預期,計提部分商譽減值;投資收益減少、研發投入增加等。
數據顯示,家校互動升級業務在營收中所占的比重由2015年的50.65%降低到2017年上半年的30.08%,毛利率由39.40%降低到30.37%;EdSaaS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則由24.46%增長至44.24%,毛利率由49.68%下跌至13.95%;繼續教育業務營收占比則由22.64%回落至21.74%,毛利率由83.93%下降至33.58%。
與此同時,自2014年上市以來,全通教育進行了多次并購行為,并有兩次重組失敗。
2016年8月,全通教育擬收購教育信息服務業公司,交易價格預計在28億-40億元區間,后來因交易金額較大,標的資產的評估工作量大且程序復雜,以及本次重組在后續時間安排、核心條款等方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等因素終止。
2017年3月,全通教育又發布公告,終止了交易金額預計在40億-45億元的國際教育及留學服務領域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原因是交易雙方在核心交易條款上存在分歧。
這其中,2015年初最早以11.3億元收購的繼教網技術和西安習悅基本完成對賭,對賭要求為繼教網技術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6800萬元、8500萬元和10625萬元;西安習悅不低于580萬元、760萬元和1050萬元。
繼教網科技2015年和2016年分別實現6640.52萬元、8547.17萬元;西安習悅分別實現635.04萬元和1047.89萬元。而年報顯示,這兩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8572.66萬元、8490.86萬元。
這意味著,這兩項收購是全通教育業績的主要來源,其他的收購項目和公司業務由貢獻很小比例到虧損。
頻繁的減持質押
就在全通教育股價一路下跌的過程中,重要股東還在頻繁減持質押中。
2017年7月21日,全通教育發布公告,控股股東陳熾昌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東林小雅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進行立案調查。
同年8月18日,全通教育再發公告,陳熾昌、林小雅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2017年2月16-17日之間,二人分2次向許某證券賬戶分別轉入495萬股與1110萬股全通教育股票,總共占總股本的2.52%。而這在2月20日是以減持公告的形式公布,構成隱瞞股份代持關系,虛假減持,被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
隨后,同年8月30日,公司董事汪凌因“個人資金需求”計劃減持全通教育股份累計不超過270萬股,占其持有股份總數的24.04%,并于9月已合計減持 255.57萬股,套現3111.69萬元。2018年1月5日,董事萬堅軍又以同樣的原因計劃減持公司股份累計不超過193.5萬股,占其持有股份總數的24.99%。
而早在2016年3-4月,全通教育首發前持股5%以上股東北京中澤嘉盟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和廣東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就將其持有股份全部減持完畢,減持均價分別為72.24元和73.09元。
招股書顯示,這兩家公司當初是以約10倍的市盈率、6.2元/股的價格分別認購全通教育投資2000萬元、3000萬元,這意味著其賣出股價翻了約12倍。
與此同時,控股股東還不斷地質押。
截至2017年12月29日,陳熾昌累計質押股份167052418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3.69%,占公司總股本的26.36%。截至2017年12月22日,林小雅累計質押股份14000000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5.56%,占公司總股本的2.21%。一致行動人峰匯資本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6765413 股,占公司總股本 1.07%;累計質押股份 6765400 股,占其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 99.99%。
另外,股東全鼎資本持股占公司總股本的9.08%,累積質押股份4870萬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4.61%,占公司總股本的7.68%。
此外,在對全通教育股價飛漲調查后,證監會2015年11月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孫國棟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間,在開盤集合競價階段、連續競價階段、尾市階段通過虛假申報、連續申報抬高股價等方式影響“全通教育”等前述13只股票價格,并于當日或次日反向賣出獲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