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4 03:3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保監會放權基層、屬地化監管改革的主要試點城市,上海的保險業供給側改革率先啟幕。從2017年1月1日起,上海市職工基本
作為保監會放權基層、屬地化監管改革的主要試點城市,上海的保險業供給側改革率先啟幕。從2017年1月1日起,上海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可自愿使用個人醫保卡賬戶歷年結余資金,購買商業醫療保險。
這是一項由上海市人社局、保監局等部門統一牽頭推動的政府惠民工程。不僅盤活了數百億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結余資金,同樣也激活了商業醫療保險市場,在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與水平的過程中,提高了保險保障的供給質量。
圍繞保險業而展開的一系列供給側改革正在路上。上證報從相關渠道獲悉,待醫保賬戶可購商業醫療險試點全面鋪開后,上海相關方面還將考慮進一步提升醫保賬戶資金的使用效率,將覆蓋面拓展至商業長期護理保險。
盤活百億職工醫保結余
1月1日,張女士通過太平洋壽險“神行太保”移動終端投保的上海醫保卡項目專屬產品正式生效。經與中保信平臺確認,太平洋壽險上海分公司正式開具出“醫保卡余額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行業首單。
包括太平洋人壽在內的五家保險公司參與了此次試點。試點初期,共有兩款“低保費、高保障”的專屬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可供選擇。一款是“住院自費費用補償醫療保險”,為全國首款覆蓋老年人群的住院自費費用個人健康保險產品;另一款是改進型“重大疾病保險”,在擴展市場上現有產品保障病種范圍的基礎上,保費大幅低于市場同類產品價格。
太平洋人壽上海分公司高級副總經理胡進法告訴記者:“和其他一些地區所不同,上海這次的試點產品性價比更高,又凸顯出規范化。一方面,引入5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通過競爭來提升服務;另一方面,又以行業的名義規范和統一了試點產品,5家保險公司所售的這兩款產品是標準化產品,相互之間并無區別,并背靠中保信強大的行業數據系統平臺對接。”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上海,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支付范圍一直被嚴格管理,賬戶資金余額沉淀龐大,且增速快。據官方披露信息,截至2014年底,上海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累計結余高達470.3億元。
試點的推行,意味著上海職工可以用個人賬戶歷年結余資金,來購買商業醫療保險。與市場同類醫療保險產品相比,試點的這兩款產品,不僅保費便宜,投保和續保的條件也有所放寬。
具體來說,“住院自費費用補償醫療保險”可對被保險人在上海市醫保定點公立醫院普通病房或質子、重離子醫院住院治療期間,所發生的合理且必需的自費部分醫療費用支出,按50%的比例進行賠付,該產品保額為10萬元;改進型的“重大疾病保險”則提供10萬元、20萬元兩檔保額可供選擇。符合條件的參保人一年可購買兩款產品各一份,如果同時購買兩款產品,每個職工的住院自費醫療保障、個人重大疾病保險保障本年度內將最多達到30萬元保額。
破冰中走出“上海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內也有其他城市在進行上述試點探索,但從結余資金的規模來看,上海位居前列,這意味著一旦該試點實施,效果將更顯著。
站在更高的層面來看,此項政策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發揮保險業的保障功能,符合目前倡導的“保險姓保”的行業主基調,對全國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不僅有助于職工基本醫保制度持續穩定發展,提高個人賬戶資金使用效率,還進一步擴大了商業保險覆蓋面,更好地發揮商業保險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作為率先落實保險新“國十條”的城市,近年來上海一直走在保險業創新試點的前沿。尤其是在推進服務民生保障重點工作上,逐步走出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商保服務民生保障的新模式。據介紹,“上海模式”的特點在于突出三個注重:注重全局思維,樹立大局意識;注重制度創新,促進轉型升級;注重客觀規律,推動行穩致遠。
圍繞保險業而展開的一系列供給側改革正在路上。上證報從相關渠道獲悉,待醫保賬戶可購商業醫療險試點全面鋪開后,上海相關方面還將考慮進一步提升醫保賬戶資金的使用效率,將覆蓋面拓展至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最終形成“社保+商業保險”的模式,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針對老年護理需求的商業保障計劃,建立與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相銜接的統一支付制度。
在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醫養產業正迎來市場化改革,以期有效增加供給。保險行業無疑將成為這一產業鏈上的重要參與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