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虧損傷了基民心 爆款基金“爛尾”待解
“持續虧損是常態,一般會隔幾天去看一下收益情況,印象里基本都是綠的。”崔女士表示,這只基金主投港股和A股龍頭白馬,兩年來的持續虧損讓她備受煎熬。今年下半年以來市...
離奇!量化私募也玩重倉?另類策略還是暗藏玄機?
事實上,近幾年來,隨著量化投資規模的迅速增加,產品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也成為常見的現象。尤其是2021年至2022年,不少頭部量化私募基金旗下產品都有過類似的...
涉及數億資金,知名公司旗下私募接連被罰
根據相關合同約定,鉅澎資管為信息披露義務人,而1號基金、2號基金投資于韜蘊(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韜蘊)作為普通合伙人暨執行事務合伙人的北京韜蘊一號...
前7月基金業績排行大洗牌
據Wind統計,剔除年內成立的新基金,今年1-7月,權益類基金算術平均收益率為-0.18%,正收益和負收益的基金各占約一半。但在排行榜前列,基金名次相比6月末發生了明顯變化。...
華商基金:券商板塊有望實現阿爾法和貝塔共振
中期來看,華商基金張雨迪認為,人力成本優化對行業利潤率中樞、風險指標對行業杠桿上限均有影響,持續關注受益于交易活躍度提升標的和財富管理行業標的。...
券商私募資管規模壓降至5.66萬億元 環比下降3.36%
從投資類型來看,截至二季度末,券商私募資管產品依舊以固收類產品為主,規模為4.54萬億元,占比80.34%。其次是混合類產品,規模為5538.63億元,占比為9.79%;權益類產品規...
公募量化冷熱不均 主動量化吸金顯著
業內人士表示,公募量化產品中,主動量化基金的限制較為寬松,更能發揮量化投資的特質,且今年以來收益表現穩健,因此受到資金關注。而量化對沖基金由于規模較大、投資范圍...
績優權益和指增產品“唱大戲” 基金公司發力持續營銷
“持續營銷的產品包括一些績優權益基金和債券基金,此外,近兩年,不少指數增強基金受到機構客戶青睞,尤其是小盤指數增強基金。”另一大型基金公司營銷業務負責人透露,...
私募頻現“僵尸”,基金投資人回本遙遙無期
此前因旗下產品凈值大幅回撤被投資人舉報的某知名私募,如今業績依舊慘淡。
基金尚在封閉期 基金經理豈能一走了之
資料顯示,上述兩年定開混合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設置了兩年封閉期。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2023年7月28日,該基金成立以來虧損超過20%。...
頻繁追漲殺跌 凈值腰斬拷問基金專業精神
對于部分基金來說,凈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來成立的多只基金,最新凈值處于腰斬狀態。業績最差的基金,不到兩年時間凈值跌去了六成多。...
年內七只公募基金募集失敗 同比下降超六成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共有包括融通基金、永贏基金、民生加銀基金、鵬揚基金、國融基金和中信建投(26.730,-0.07,-0.26%)基金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
季報發布后忙“打補丁” 基金公司“敷衍式”信披何時休
從季報更正公告可以發現,有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的二季報出現錯誤,如在由基金經理撰寫的“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部分,有些基金直接沿用上個季度內容,甚至是2021年的定期...
日理萬“基”專業買手也吃不消 FOF規模連續4個季度縮水
數據顯示,國內首只公募FOF成立至今已有近6年時間,但六成FOF產品成立至今未能實現盈利,公募FOF的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和考驗。...
年內次新基金業績懸殊 墊底產品不到三個月跌近25% 基民該如何安放?
受市場震蕩波動影響,主動權益類基金業分化十分明顯。截至7月27日,今年全市場成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共計505只(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包含增設份額的基金),其中363只基金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