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股份多項信息披露存在矛盾 被多位“神秘人”入股
從上述信息披露來看,80%的產能利用率也才處于“較高水平”,中研股份自身的整體產能利用率則將達到79.2%-92.95%,在此背景下公司按照55%計算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進而得出...
巍華新材保薦機構涉科創板首批欺詐發行 關鍵股東曾虛假信息披露?
巍華新材本次IPO的主要募投項目之一,是為控股子公司方華化學投資籌建“建設年產2.22萬噸含氟新材料及新型功能化學品和企業研究院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為191098萬元,擬...
聚和材料收監管工作函 IPO超募18.9億經營現金流5連負
聚和材料本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為308,000.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292,013.25萬元,較原計劃多189,326.25萬元。聚和材料2022年12月6日發布的招股書顯示,...
激發潛能 金融加力賦能“硬核科創”
科技創新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如何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也是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之一。
顱內支架市場漸啟 賽諾醫療神經介入業務步入收獲期
其國內首創的顱內自膨藥物支架系統已于今年2月完成臨床入組,這款支架能運用于彎曲的血管,應用場景更多,手術時的操作上也更簡便、降低手術風險。...
一簽賺3萬元“肉簽”再現!本周10只新股齊發,華為核心供應商在列,這家全球互聯網家居品牌商也來了…
根據發行安排,國科軍工、致歐科技將于本周一申購,公司發行價分別為43.67/股、24.66/股;溯聯股份、安凱微、廣康生化將于周二申購,華豐科技、錫南科技將于周三申購,美碩...
上交所理事長邱勇: 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作用獨特 上交所將從三方面構建科技創新良好生態
資本市場作為直接融資市場,與銀行的間接融資有不同的邏輯體系。資本市場的市場屬性強、規范水平高,具有風險收益匹配、激勵約束相融的獨特優勢,不僅能提供直接融資支持,...
機構動作頻頻 密集加倉醫藥和新能源賽道
近日,包括恒瑞醫藥、愛爾眼科、TCL科技、天合光能、大立科技、歐普泰、華測檢測等多家公司先后披露回購股份公告。相關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更新,公私募基金、外資機...
產品銷量下滑 短期業績承壓 硅動力上會前夕撤回科創板IPO申請
硅動力主要從事以AC-DC芯片(交流-直流轉換芯片)和DC-DC芯片(直流-直流轉換芯片)為主的高性能電源管理集成電路的研發、測試和銷售。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下稱“報告...
電鰻財經|需求減弱業績乏力 科美診斷大股東“接力”減持
在大股東們“爭先恐后”地減持的同時,科美診斷業績呈現疲軟態勢。2023年第一季度,科美診斷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同比下降了16.5%;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
528家科創板公司IPO募資逾8200億元 “長三角力量”撐起“半壁江山”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5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累計IPO募資額達8223.62億元,平均每家募集資金15.58億元,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慧智微IPO調查:前發審委委員間接持股未披露
射頻芯片企業慧智微發行上市前共有4名自然人股東和67名機構股東,經穿透,其中存在一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委員2012年任職期間擔任公司顧問并被承諾股權、2018年從發審委離任...
華昊中天IPO折戟 核心產品市場空間受關注 擴產合理性遭問詢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0年,華昊中天無主營業務收入,2021年隨著優替德隆注射液開始上市銷售,公司實現營收0.71億元;與此同時,2019年至2021年(簡稱“報告期”),公司...
安杰思實控人履歷/推廣費矛盾、經銷商/推廣商疑現重合
實際上,這已是安杰思在科創板第二次沖關。在2020年4月遞交申報稿后,2021年1月注冊階段,安杰思撤回了申報材料。作為一家從事內鏡微創診療器械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
佳馳科技回復IPO第二輪問詢函:核心技術迷霧重重 家族屬性隱憂待解
公開資料顯示,佳馳科技是一家主要從事電磁功能材料與結構(EMMS)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其產品主要應用于軍用和民用領域。該公司于2022年6月提交了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